【历史故事】《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劝人开得看的最佳话术

读诗人:茹金
【历史故事】《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劝人开得看的最佳话术
文章图片
王维一生中 , 送别诗有70多首 。
朋友落第 , 他写诗安慰相送;朋友被贬 , 他也写诗相送;朋友归隐 , 他亦写诗送别 。
可见王维的人缘不错 , 有这么多友人值得相送 , 说明他是重感情的人 。
【历史故事】《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劝人开得看的最佳话术
文章图片
图源于:简书-秋鸿春梦《春泛若耶溪》
这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就是写给一位落第的朋友綦毋潜 , 后来这位綦毋先生也成为盛唐非常有名的诗人 , 代表作《春泛若耶溪》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
在这首送别诗问世的三年后 , 綦毋先生中了进士 , 也做了一段时间的官 , 不过官运和王维差不多 , 也不是那么顺 , 最后他归隐山林了 。
【历史故事】《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劝人开得看的最佳话术
文章图片
图源于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的意思分为三层:
第一层 , 宽慰友人落第之伤 。
“圣代无隐者……孰云吾道非”三句 , 先以古之能臣在太于盛世都不愿意归隐 , 而是为国效力 , 来宽慰綦毋先生不要灰心 , 肯定其是有才华之人 , 一次落第不用计较 。
这里有个“采薇”的典故:
【历史故事】《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劝人开得看的最佳话术
文章图片
商末周初 , 孤竹国的君王把王位传给三儿子叔齐 , 孤竹君死后 , 叔齐想让位给二哥伯夷 , 但伯夷不肯 , 二人相继离开了孤竹国 。 后来两兄弟在去周国考察的路上又相遇 , 慕名周朝的西伯昌的德行 , 谁知西伯昌去世了 , 却碰上了要伐商的周武王 。
两兄弟规劝周武王应先下葬父亲 , 武王不听 , 预杀二人 , 被姜子牙以仁义士的话劝住 。 后来周朝统一天下 , 伯夷、叔齐两兄弟以食周朝粮栗为耻 , 隐于首阳山 , 采薇而食 , 后世遂以采薇指隐居生活 。
【历史故事】《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劝人开得看的最佳话术
文章图片
第二层 , 勉励友人重振精神
“江淮度寒食……同心与我违”两句 , 用对比的手法展现时间的飞逝 。
感慨赶考前江淮正在准备寒食 , 如今考毕后 , 洛阳家家都在准备春衣 。 冬去春来 , 时间流转 , 劝友人重振精神 , 一切都有从头来过的机会 。
我在长安道边为你这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摆酒送行 , 想来不久后也会再相聚的 。
【历史故事】《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劝人开得看的最佳话术
文章图片
第三层 , 鼓励友人会有出头日 。
“行当浮桂棹……勿谓知音稀”三句 , 借景抒情 , 鼓励友人不用唉声叹气、满腹牢骚 , 天下之在 , 总是有知音和会常识的人;一时的不合适 , 不代表永远 , 再接再厉 , 总有出头之日 。
“吾谋适不用”出于《左传》"士曾行 , 绕朝赠之以策曰:‘子无谓秦无人 , 吾谋适不用也 。 ’适 , 表示偶然之意 。 "
“知音稀”语出《古诗十九首》:“不惜歌者苦 , 但伤知音稀 。 ”
【历史故事】《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劝人开得看的最佳话术
文章图片
这首诗初读有些难懂 , 仔细看了注释 , 查了些资料 , 发觉写得真是情真意切 , 王维真是一个劝人的好手 。
友人落第 , 他不是附和一起”控诉“ , 而是从近及远 , 先把友人比做圣人隐士 , 肯定友人的才华 , 然后安慰友人 , 时间还长 , 一时失意无须挂怀 , 又明白告诉友人 , 有才华者自会遇到赏识之士的 。
情绪上安抚 , 心理中鼓励 , 行为上支持 , 得这样的知己相送 , 真是人生最美好事情之一啊 。
【历史故事】《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劝人开得看的最佳话术
文章图片
下附送别诗全文——
【历史故事】《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劝人开得看的最佳话术】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
圣代无隐者 , 英灵尽来归 。
遂令东山客 , 不得顾采薇 。
既至金门远 , 孰云吾道非 。
江淮度寒食 , 京洛缝春衣 。
置酒长安道 , 同心与我违 。
行当浮桂棹 , 未几拂荆扉 。
远树带行客 , 孤城当落晖 。
吾谋适不用 , 勿谓知音稀 。
#每日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