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中亚有个避世百余年的“陕西村”,见到王国杰就问:大清咋样了?( 二 )


【爱历史】中亚有个避世百余年的“陕西村”,见到王国杰就问:大清咋样了?
文章图片
东干人的婚礼
在农业上 , 东干人不但很好地延续了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 , 还大面积地种植了从中国本土带去的韭菜种子 , 以至于许多附近的中亚人以为他们在吃草 , 后来还是亲自品尝了韭菜的味道之后 , 才知道这“草”鲜美异常 。 就连苏联时期曾流行一时的“东干拉面” , 也是陕西村的陕西人所喜爱擅长的北方特色面条 。
【爱历史】中亚有个避世百余年的“陕西村”,见到王国杰就问:大清咋样了?
文章图片
东干人的新娘
时至如今 , 这些东干人也还将总统称之为“皇帝” , 将警署称之为“衙门” , 姑娘称为“丫头” , 银行称之为“钱庄” , 还将学校称之为“学堂” , 就连他们的建筑风格 , 也都还保留着山西地区的回民建筑特色 。 甚至于在婚嫁习俗上 , 东干人都还遵循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理念 , 要求新郎必须穿长袍马褂 , 而新娘必须穿着龙凤图案的长袍 。
可见 , 虽然如今他们的国籍已经不再是中国 , 但他们依旧在祖祖辈辈的文化流传之中饱含着一颗纯正的中国心 。
【爱历史】中亚有个避世百余年的“陕西村”,见到王国杰就问:大清咋样了?
文章图片
一个东干家庭
东干人回乡溯祖与如今的东干人
中亚东干人 , 虽然现在身为中亚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居民 , 但是百余年来 , 他们对故土的思念一刻也没有衰减 。 早在1957年 , 东干族诗人亚瑟尔.十娃子在随同苏联作家代表团踏上魂牵梦萦的中国故土之时 , 就写下了动人的诗篇《在伊犁》 , 还与老舍、曹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爱历史】中亚有个避世百余年的“陕西村”,见到王国杰就问:大清咋样了?
文章图片
亚瑟儿.十娃子的著作
自打上世纪90年代以来 , 陕西村村长安胡塞的一大批陕西村东干人 , 也陆陆续续回到自己眷恋的祖国故土-陕西 , 去寻找自己的家乡 。 据安胡塞回忆 , 自家老人就经常告诉他们:“咱的家在中国 , 是陕西西安人 , 等你有能力了 , 必须要回到陕西 , 回去了别忘记要在西门上拍拍 。 ”
所以 , 安胡塞回到西安之时 , 专门去了西门 , 在看到那些与自己说着同样话语、有着同样习俗文化的人们之时 , 他心中激动无比、感慨万千:“以前老人时常跟我们叮嘱 , 要把陕西话、文化风俗保留下来 , 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中国人、是陕西人 。 所以如果再把这些丢了 , 就是把自己丢了 。 ”
【爱历史】中亚有个避世百余年的“陕西村”,见到王国杰就问:大清咋样了?
文章图片
东干后人学写汉字
可惜的是 , 近年来陕西村的年轻人 , 被外界同化得很快 。 因为很多年轻人都离开村子 , 到更发达的城镇去讨生活 , 也慢慢习惯了当地本土的生活习惯 , 受到了各种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 不再讲陕西话、也不再维持以前的旧习俗了 。
【爱历史】中亚有个避世百余年的“陕西村”,见到王国杰就问:大清咋样了?】据统计 , 自从近年来的陕西村年轻人生活方式改变之后 , 陕西村之中会说陕西话的人大幅度减少 , 只有不到一半的人会说陕西话了 。 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通讯的发达 , 他们也在慢慢地失去原有的那些文化 。
【爱历史】中亚有个避世百余年的“陕西村”,见到王国杰就问:大清咋样了?
文章图片
东干少年学习汉字
当然 , 为了保护东干人的传统文化 , 也有许多东干民族的老一辈人致力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 借助“一带一路”特地将新一代年轻人送回老家学母语、学中文 。
2013年 , 为了支持中国与中亚地区跨国申报古丝绸之路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 来自中亚三国的20余名东干族青年还举行了沿古丝绸之路由中国骑行抵达哈萨克斯坦营盘乡的活动 , 建立起一条从中国到东亚的“连心路”和“回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