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实验室|预计2035年初步建成泛在国家时空系统,北斗三号收官,北斗四号正酝酿


数码实验室|预计2035年初步建成泛在国家时空系统,北斗三号收官,北斗四号正酝酿
文章图片
IT时报采访人员钱立富郝俊慧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 , 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
6月23日 , 值得铭记的一天 。 当天上午 , 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 。
从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建设启动算起 , 用时26年 ,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于大功告成 , 走完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40多年的发展之路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 , 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 , 还有包括5G通信在内的各行业发展 ,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堪称“国之重器” 。
《IT时报》采访人员独家获悉 , 目前我国正在酝酿北斗四号系统建设 , 向PNT(导航定位授时)方向发展 , 或于2035年初步建成我国泛在国家时空系统 。
26年铸成“大国重器”
提起卫星导航 , 很多人就会想到GPS , 这是美国全球定位系统 , 在全世界范围应用非常广泛 。 另外 , 世界上还有俄罗斯GLONASS卫星导航系统、欧盟的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既然全球已有多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为什么需要建设自己的系统?原因很简单 , 因为仰望和依赖别人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极其危险 。
20世纪爆发的海湾战争 , 让世界各国意识到现代战争性质的变化 , 也意识到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重要性 , 可以为武器提供精确制导 , 也可以为战场指挥和多兵种协调提供强大支撑 。
显而易见 , 依赖他人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不单只是手机导航无法使用的问题 , 还会给国家安全带来致命威胁 , 舰船、精确制导武器都会迷失方向 , 电力行业、通信行业等众多行业会因此瘫痪 。
正是意识到拥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重要性 , 1994年我国决定开始研制自己的导航卫星以及定位系统 , 命名北斗 。
26年间 , 我国北斗系统经历了“三步走”:第一步是建立北斗一号系统 , 发射3颗试验卫星 , 解决我国卫星导航从无到有的问题;第二步是建立北斗二号 , 由14颗卫星组网 , 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 , 覆盖范围为我国周边到亚太地区;第三步是建立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发射30颗卫星 , 架设“星间链路” , 实现全球组网 。
收官之“星”全球一体
6月23日发射的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 , 也是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的收官卫星 。
“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后 , 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星间链路测试 , 一切正常后才会接入星间链路网络 , 正式入网提供服务 。 比如北斗倒数第二颗卫星 , 今年3月成功发射 , 两三个月后才正式入网 。 ”卫星导航行业专家张力表示 。
最后一颗卫星对于整个北斗星座的意义还在于 , 补全了北斗导航系统的全球服务能力 , 对于中国厂商“走出去”有着实质性推动作用 。
6月23日 , 北斗三号“收官之星”成功发射后 , 国内最早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兼容GPS、GLONASS、Galileo)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的千寻位置公司第一时间宣布 , 将在今年内完成全球200座全球框架站的部署 , 通过接收北斗卫星信号 , 结合自研算法 , 互联网和卫星双路播发 , 为海外用户提供动态亚米级和静态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服务 。
“全球化跟着客户需求走 , 有需求的地方可能还会再增加密度 。 ”千寻位置相关人士告诉《IT时报》采访人员 。
千寻位置提供的高精度时空服务 , 类似于“增强版北斗” , 通过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星基增强系统、星地一体融合能力及全球站网系统 , 构成了实时无缝的“星地一体”高精度时空网络 , 可以让手机、智能驾驶等用户实现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 。
比如在开机、开出隧道等场景中 , 用户原先需要等待30秒才能重新定位成功 , 现在只需要3秒 , 这要归功于千寻自主研发的北斗加速辅助定位服务“千寻立见(FindNow)” , 让用户在3秒内恢复精准的卫星定位 。 目前 , 该服务覆盖全球超过230个国家和地区 , 其中超过75%的用户来自中国本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