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飞雁、石晶晟、王艳、周昌明、周皓等复旦大学各附属医院的医生出演的也都是当年的医学大家,“走近前辈内心世界的过程,也是自己坚定医者初心的过程。当年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能做出那么大的贡献,我们现在要更加努力才行。”
致敬前辈,重温西迁精神带来的感动
不少演员参演此剧,正是出于心中对这段历史的深厚情结。已退休的儿科医院韩春林老师在话剧中扮演中国儿科医学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陈翠贞。由于曾参与儿科医院院志的编撰工作,韩春林深知儿科精神的传承离不开这位前辈,这一认识也在话剧排练中不断得到印证:“西迁先贤们的奉献精神对我的震撼,一次比一次深刻。”
中山医院逸仙医院负责人陶力儿时曾随父母支援西部,对上医西迁的这段历史格外关注。话剧中,他饰演外科学专家左景鉴。
文章插图
巧的是,陶力在上医就读期间师从左景鉴的女儿左焕琛,有幸扮演恩师的父亲,“不得不说是一种缘分。”
当陶力第一次拿到剧本捧读时,好几次落下泪来。其中,左景鉴和妻子龚之楠即将举家搬往重庆,只留下女儿左焕琛的一幕令他颇为动容,“我隐约记起儿时得知全家搬往甘肃的心情,那种忐忑不安,老师只会更甚于我。”
已退休的妇产科医院原副教授、中山医院原主任医师杨丹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次会议上聆听了重医司徒亮教授的致辞。她还记得司徒亮掷地有声的承诺:有朝一日,要将重庆的妇产科医院建设得与上海的一样顶尖。30年后,这位敬仰多年的前辈出现在了话剧中,让她有机会通过排练一次次重温西迁精神带给她的感动。
通过排演话剧,演员们也在接受着西迁精神的洗练。肿瘤医院抗癌协会与杂志社办公室科员杨子辉表示,参演话剧的三个月,看着历史中的人物被生动地呈现在自己面前,自己愈发感受到了传承这段历史的责任:“希望我们的表演能让大家更了解西迁故事,认识到上医西迁精神的弥足珍贵。”
文章插图
华山医院感染科医生李发红是重庆人,也是钱惪故事的热心传播者。为配合此次公演,她特意创作主题曲《西迁》并担任主唱,主题曲由肿瘤医院病理科医生郑雨薇担任和声编配与合唱指导,郑雨薇本科就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应天雷与两名复旦大学合唱团成员——来自临床医学专业的陈迪、虞惟恩同学共同参与了合唱演绎。公演前夕,主题曲MV一经发布,即引发各界强烈反响。
话剧育人,医学生收获感悟成长
话剧的排演也吸引了一批年轻医学生加入。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赵彧锋说,尽管毕业季事务繁多,但觉得“自己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这也是一次很生动的学习,让我对复旦上医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华山医院2020级硕士罗钰本科就读于重庆医科大学,她从大一入校起,就不断从师长口中听到关于上医与重医的深厚情谊,此次参演让她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剧中,罗钰饰演左景鉴和龚之楠的女儿左焕琛。由于西迁故事的主要地点在重庆,话剧中也加入了不少重庆话台词。作为地地道道的重庆人,罗钰自觉担任起了方言教学工作。她会把重庆话台词用手机录下来,方便演员们平时温习。
除了台前的演员,还有十余位医学生在幕后大显身手。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陈茂祥担任舞台监督助理,热爱文艺的他这次过足了话剧瘾。他表示,当舞台监督需要时刻关注台上的一举一动,确认演员走位,舞台道具、灯光的实时状况,所以正式演出往往是剧务人员最紧张的时刻。当看着话剧顺利演出,心里会涌出满满的成就感,“觉得之前的一切辛苦都值得。”
文章插图
1957年从上医毕业的肿瘤医院前乳腺科主任、终身荣誉教授沈镇宙是这段西迁历史的见证者,现场观演后,沈老感慨颇深,“剧中的钱惪、左景鉴、吴茂娥、李宗明、郑伟如、司徒亮等西迁专家都曾是我在上医时的老师,看到他们的故事被搬上舞台,我特别感动,也非常感谢复旦上医师生和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沈镇宙回忆,当初自己很多老师、同学奔赴重庆,“就像剧中演的那样,那些列在去重庆名单上的人没有一个提出异议,都是义无反顾来到重庆,并且在重庆一扎根就是一辈子,后来在各个领域都做出了十分杰出的贡献。”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上海|“佳士得上海”迁入新址 外滩再添艺术新空间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中共一大纪念馆|“伟大建党精神专题展”开启全国巡展!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艺术|东西方艺术巧妙融合 重庆女孩画“家门皮肤”受年轻人追捧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