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网|国外肉类加工厂为何屡屡暴发新冠疫情?人们还能放心吃肉吗?

摘要:分析认为 , 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多家肉类加工厂成为疫情重灾区 。 据外媒报道 , 尚无证据表明肉制品本身是工厂疫情感染源 。 英国食品标准局表示 , 从食物中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非常小 。
解放网|国外肉类加工厂为何屡屡暴发新冠疫情?人们还能放心吃肉吗?
文章图片
近来 , 德国和英国等地多家肉类加工厂出现新冠聚集性疫情 , 其感染率之高 , 影响范围之大引发担忧 。 疑问也随之而来 , 肉类加工厂为何频频“中招”?综合外媒报道 , 低温潮湿、人口密集的工作环境可能是主要原因 。
环境因素
不少专家认为 , 肉类加工厂内部低温潮湿密闭的环境可能有助于病毒传播 。
为防止食物变质或被病原体污染 , 肉厂里基本都会安装强力通风系统 , 保持厂内低温 。 而在没有新鲜空气流动和阳光直射的情况下 , 新冠病毒可能存活数小时 , 甚至数天 。 有专家指出 , 其他商品工厂没有发现类似规模疫情 , 表明温度可能是关键因素 。
英国爱丁堡大学动物流行病学专家罗兰·高(RowlandKao)指出 , 有实验表明低温环境有助于流感病毒传播 , 并提高了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等冠状病毒的存活率 。 “尽管尚未证实 , 但这一理论可能适用于新冠病毒 。 ”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 , 科学家们可能已经发现了导致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一家肉联厂暴发疫情的原因——低温环境和空气过滤系统不足 。
领导该调查的马丁·埃克斯纳(MartinExner)指出 , 工厂通风系统的温度被设定在6摄氏度到10摄氏度之间 , “不断将未经处理的空气循环到室内” 。 这是“一个新发现的风险因素” , 也可能会对其他肉类加工厂“产生重大影响” 。
此外 , 工人们还会在加工时对肉类喷水 , 容易产生气溶胶 。 而新冠病毒可能在气溶胶形式下存活数小时 , 并具有传染性 。 还有研究表明 , 新冠病毒可以在塑料、不锈钢的光滑表面存活长达三天 , 而这些材料在食品加工厂很常见 。
社交因素
美国疾控中心上月发布报告称 , 美国19个州的115家肉类和家禽加工厂发现新冠病例 。 在大约13万名工人中 , 近5000人感染 , 20人死亡 。 报告指出 , 影响感染风险的因素可能包括工作场所社交隔离不足 , 拥挤的生活和交通条件 。
首先 , 肉类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工作环境非常拥挤 , 工人难以保持一米或两米的社交距离 , 尤其是在生产线上 , 工人们往往肩并肩地处理肉块 , 过近的距离让病毒更容易传播 。
其次 , 在肉类加工厂这类工作场所 , 机器设备往往产生噪音 , 工人不得不大声说话或喊叫 , 而这可能增加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风险 。 更重要的是 , 由于没有症状或不适 , 工人们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传播病毒 , 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
再次 , 处理肉块是个快节奏的体力活 , 但戴着口罩容易喘不上气 。 美国疾控中心报告指出 , 一些工人用口罩遮住嘴巴 , 而不是鼻子 , 并且经常调整口罩佩戴 。
尽管工厂人员拥挤并非食品加工业独有的现象 , 但与汽车装配和飞机制造等生产线不同 , 食品加工行业仍在疫情期间营业 , 无法完全停工 。 因为这一重点民生行业不仅关系着百姓餐桌 , 还关系着养殖和销售等多个领域 。
人口因素
肉类加工厂特殊的人口构成可能也是疫情暴发原因之一 。
外媒指出 , 食品加工厂工作环境欠佳 , 且劳动报酬低 , 这类“苦活”“脏活”“累活”往往由当地低收入群体或外来务工人员承担 。 而这类群体的居住环境和通勤条件有限 , 比如居住在拥挤的房子里 , 每天乘坐公交车往返一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 从而加剧了感染风险 。
此外 , 外来务工人员可能不会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 , 因此难以熟悉相关防疫规定 。 出于失业担忧 , 一些工人还可能选择“带病上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