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他是末代进士,一首虞美人五十六字,却道尽了人世沧桑,让人感动

德祐二年(1276年) , 临安 。
犹如三百年南唐向宋朝投降的情形一样 , 临安城里蒙古军队趾高气扬地接受南宋君臣的投降 , 虽然各地还有宋朝零星军队在抵抗 , 但所有人都明白 , 那个对读书人最好 ,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朝已经灭亡了 。
在此前两年的1274年 , 摇摇欲坠的宋朝完成了最后一次科举取士 。
【爱历史】他是末代进士,一首虞美人五十六字,却道尽了人世沧桑,让人感动
文章图片
朝为田舍郎 , 暮登天子堂 。 在古代 , 若是能够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读书人的骄傲 , 也是最高的荣耀 。 但如果题名在国将不国之际 , 肯定开心不起来 。
在这次科举中就有一位文人 , 苦读二十余年终于金榜题名 , 不料仕途还未开始 , 经历已成故事 , 国已成故国了 , 他便被迫踏上了颠沛流离之旅 。
这人就是在吴江望着滔滔江水 , 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悲痛 , 写下“红了樱桃 , 绿了芭蕉”一句的樱桃进士——蒋捷 。
蒋捷少年时出身官宦世家 , 也是当地的名门望族 , 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 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 。 国家形势多变 , 他在父母的教导下要忠君爱国 , 好好读书 , 以后好好报效国家 。 蒋捷也用心读书 , 希望以后能够为国家添砖加瓦 。
然而蒋捷寒窗苦读数十载 , 进士及第之时 , 却也到了宋朝大厦将倾之际 。 处在这样的时代 , 一个文弱的书生 , 即便是满腹学识 , 有志报国 , 中了进士 , 他又能如何呢?
【爱历史】他是末代进士,一首虞美人五十六字,却道尽了人世沧桑,让人感动
文章图片
在他还没来得及进入临安府之时 , 蒙古铁骑已经灭亡了宋朝 。 每一次朝代的更替 , 都是伴随着杀戮和鲜血 , 新王朝的统治者 , 对不合作的前朝遗民是不会客气的 。
覆巢之下无完卵 , 南宋亡国之后 , 每个人都在选择 , 有些人选择卑躬屈膝的投降 , 有些人选择死战到底的抵抗 , 还有就是蒋捷这种心怀故国的东躲西藏 。
自此 , 颠沛流离是蒋捷的后半生 , 四处漂泊是他的日常情形 。 蒋捷虽然文弱 , 未赴国难 , 但他以笔为刀 , 以词为剑 , 神州大地上处处留下他对故国怀念的感伤之语 , 还有对异族统治的不满情绪 , 数十年如一日 , 即使清贫潦倒 , 依然不肯为元庭服务 。
蒋捷在国家危亡民生多艰的日子里度过了几十年 , 世事沧桑 , 晚年的蒋捷 , 也渐渐学会放下 , 家仇国恨尽数被收入心底最深处 , 只是在夜深人静时会经常想起 , 想起自己的一生 , 想起自己热爱的祖国 。
【爱历史】他是末代进士,一首虞美人五十六字,却道尽了人世沧桑,让人感动
文章图片
1299年秋一个普通的夜晚 , 树林深处伫立着一座简陋的屋子 , 屋内油灯如豆 , 屋外秋雨潇潇 。 昏黄的灯光笼罩下 , 蒋捷斜靠着窗台 , 他闭着眼睛聆听着窗外凄凉的秋雨 , 透过雨声 , 他想起了很多 。 心有所感缓缓念出一首词 , 他觉得是人生最后的总结 。
他不知道的是 , 这首词不仅是他一生的总结 , 在我们现在看来更是一个时代的挽歌 , 并为宋词这个光芒四射的文学体裁写下了终章 , 画上了句号 。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 红烛昏罗帐 。 壮年听雨客舟中 ,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而今听雨僧庐下 , 鬓已星星也 。 悲欢离合总无情 ,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经典的魅力在于它可以超越时空 , 在不经意间打动同样情感丰富的人 , 或许对于每个人来说 , 被打动的理由是不一样的 , 但感动却是相似的 。 这首词就是如此 , 年轻读来不觉好 , 老来感悟真不少 。 蒋捷仅用短短五十六字 , 以听雨为媒介 , 构建起少年、壮年和老年三次听雨的场景 , 写出了三个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心情 , 道尽了人的一生沧桑经历和心态情感 。
【爱历史】他是末代进士,一首虞美人五十六字,却道尽了人世沧桑,让人感动
文章图片
“少年听雨歌楼上 , 红烛昏罗帐 。 ”少年时词人在歌楼上听雨 , 以“红烛昏罗帐”这样一个光与色的组合 , 来概括年少时听雨的意气风发 , 轻舞飞扬 , 只知追欢逐笑享受陶醉 , 不知愁是做何滋味的情怀 。
“壮年听雨客舟中 ,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 ”壮年词人听雨是在客居他乡一叶小舟中 。 虽然是一幅水天辽阔、风急云低的江景 , 但是在西风中悲鸣着的大雁 , 还是感到了孤独 。 因为此时只有漂泊四方的离愁旅恨、颠沛流离的痛苦 。
“而今听雨僧庐下……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 ”老年却在僧庐下听雨 , 此时自己已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 悲欢离合已经尝遍 , 这场雨不但埋葬了少年的欢乐 , 也埋葬了壮年的愁恨 , 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 , 有点一切皆空 , 万念俱灰的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