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你过分美丽」隧洞求生的176小时:用电线做吸管,电瓶接灯泡,工人七日未进食,出去想吃碗醪糟汤圆粉子


「怪你过分美丽」隧洞求生的176小时:用电线做吸管,电瓶接灯泡,工人七日未进食,出去想吃碗醪糟汤圆粉子
文章图片
「怪你过分美丽」隧洞求生的176小时:用电线做吸管,电瓶接灯泡,工人七日未进食,出去想吃碗醪糟汤圆粉子
文章图片
「怪你过分美丽」隧洞求生的176小时:用电线做吸管,电瓶接灯泡,工人七日未进食,出去想吃碗醪糟汤圆粉子
文章图片
采写/甘笠男
编辑/石爱华
被困176个小时后 , 三人被救出
被困隧洞的第三天 , 曾统华终于忍不住望向地上的那滩水 。 他用小布袋将浮在表面的黑油轻轻撇开 , 把第一天自制的“吸管”插入水面 , 他埋下身子把嘴凑到吸管上 , 嘬了一小口 。
如果能活着出去 , 他想喝一瓶甜甜的 , 带着气泡的雪碧 。
5月22日 , 四川省江油市武都引水工程永重支渠在建隧道发生坍塌 。 曾统华和工友申建生、鲜章明三人被困在隧道里 。
这是一个五平米左右的隧洞 , 里面没有食物 , 气温低 。 最冷时 , 三个人要把双手放到腋下 , 背靠背坐着取暖 。
起初 , 有人宁愿喝尿都不肯喝一口洞里渗出的油水混合物 , 因为这水实在是“又黑又臭” 。 但在漫长的等待中 , 这滩黑水成了他们唯一的水源 。
在这个随时可能“崩塌”的隧洞里 , “时间”成为唯一稳定的东西 。 曾统华的老年手机每隔一个小时就会精准地报时一次 。 时间每进一步 , 都会同时带来“应该快要出去”的希望和“还没被解救”的煎熬 。
176个小时后 , 洞里终于透进了光 。
现场救援画面 , 左图为现场专家手写救援方案
“坏了 , 洞口堵住了”四川武都引水工程是一项以防洪灌溉为主的综合水利工程 , 有着“第二个都江堰”之称 。 永重支渠是“武引工程”二期的灌区项目 , 控灌绵阳、广元、遂宁三市 , 目前仍在施工 。
此次发生坍塌的苏家垭隧道位于江油市的厚坝镇 , 是永重支渠的一段 。 隧道从当地一座无名山穿过 , 计划修建1200米 , 修建隧道的工人来自全国各地 。
62岁的工人曾统华是厚坝镇本地人 , 他和申建生、鲜章明两人合作 , 负责清运隧道里的渣土 。 三年前 , 武都引水工程一期建设时 , 三个人就曾是搭档 。 2019年7月 , 苏家垭隧道开工 , 三人又来到这里一起工作 。 受疫情影响 , 苏家垭隧道的工地今年3月中旬才刚刚复工 。
申建生58岁 , 和曾统华同村 , 鲜章明48岁 , 从陕西汉中来这里打工 。 合作久了 , 三人彼此了解对方的脾气 , 相处起来也舒服自在 。
5月22日早上7点 , 三人像往常一样 , 到工地宿舍吃了稀饭和馒头 。 由于隧道里潮湿昏暗 , 里面有一股原油混合泥水的异味 , 他们从不会把水和饭带进隧道吃 。
进入隧道前 , 炮工先对山体进行爆破 , 炸药被引爆后 , 整座山轰轰作响 。 鼓风机在洞口一吹 , 大片尘烟飘出来 , 待烟尘消尽后他们就会进去拉渣土 。
为了安全 , 进入隧道的人都必须戴安全头盔 , 换上高筒黑胶鞋 。 隧道内壁的缝隙里 , 时常渗出黑乎乎的油水混合物 , 为了防止油水滴下来渗进衣服 , 鲜章明还会穿上雨衣雨裤 。 当天8点半左右 , 曾统华三人进入隧道 。
隧道高约两米七八 , 宽约两米一二 , 施工的地方距离洞口二百三十米左右 。 从洞口到工作面步行需要10分钟 , 一般进洞七八十米 , 手机就没有信号了 。
三人的分工很清楚 。 鲜章明负责开扒渣机 , 把碎石渣土铲到传输带上 , 传输带把渣土运到两三米外的火三轮里 。 三轮车装满后 , 申建生开出隧道把渣土倒掉 。 年纪最大的曾统华负责理线 , 防止电线掉进水潭或者被车子轧断 , 保证洞内的机器正常运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