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靠一座桥撑起来的古镇:原生态没门票,曾是江南十大名镇之首( 二 )


塘栖确实不大 , 一座石桥 , 一个御碑 , 一条廊檐 , 便是所有看点 。 其中最珍贵的便是广济桥 , 不夸张地说 , 古镇就是靠这座古桥撑起来的 。
广济桥始建于1498年 , 全长83米 , 宽4米 , 南北各设台阶80级 。 整座桥不用一钉一铆 , 全用武康石砌成 , 浑然一体 , 端庄秀丽 。
这是京杭运河上现存唯一七孔石拱桥 , 桥身巨大 , 姿态雄伟 , 犹如长虹卧波 , 虽沧桑斑驳 , 却依旧坚挺 。
脚踩500多年前的石桥 , 你会觉得自己踏入了明朝时光 , 当年的石块纹理清晰可见 , 耳旁似乎传来运粮船只的吆喝 。
广济桥是货真价实的古迹 , 桥栏上刻有卷云纹抱鼓石 , 有望柱63根 , 四角望柱上刻有覆莲 , 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成功时 , 广济桥便位列其中 。

这座桥的诞生 , 要感谢一位商人陈守清 。 他第一次路过塘栖时 , 原桥几经坍塌 , 偶有壮胆者路过 , 稍有不慎便坠入河中 。 陈守清目睹之后发誓修桥 , 将所有积蓄拿出 , 但远远不够 , 之后毅然削发为僧 , 抛妻离子 , 奔走四方化缘筹钱 。
可河道宽阔 , 修桥需巨资 , 陈守清又走进京城 , 四处求助 , 感动了无数官员和百姓 , 大家纷纷捐款 , 终于凑够了资金 。

大桥落成后资金有剩余 , 陈守清没想过自己 , 又将剩余银两化为了两座石拱桥 。 很难理解陈守清的想法 , 他是鄞县人 , 只是外地商客 , 却不惜抛家弃子 , 耗费毕生财富为塘栖留下了一座古桥 。
好在塘栖人是记得他的 , 广济桥旁立有他的雕塑 , 陈守清手持书卷 , 目光坚定地看着远方 , 似乎在欣赏自己的杰作 。
这个杰作改变了陈守清的命运 , 也改变了塘栖的命运 。 《唐栖志》中记载:“河开矣 , 桥筑矣 , 市聚矣” , 有了它才有了“古镇之首”的繁华 。
我看着它 , 就像看到了塘栖的魂 , 有桥在 , 古镇就永远不会落下帷幕 。
“市门相向锁长虹 , 画舸奔云趁晚风” , 这句描写塘栖繁华的诗 , 如今已成往事 。 古镇街道上 , 只剩下当地美食 , 往日过往船只、灯若星河的景象 , 不会再现了 。
塘栖美食很有意思 , 有一个粢毛肉圆 , 是当地招待客人名菜 , 用肉和糯米做成 。 它外表晶莹润玉 , 透明如珠 , 看起来是甜的 , 其实是咸的肉馅 。
适逢端午假期 , 塘栖各家各户都在包粽子 , 粽子味道千奇百怪 , 最多的却是五花肉粽 。 我一个北方人 , 是断然吃不得咸粽子的 , 一入口便反胃 , 倒是蜜枣粽子合我胃口 。
塘栖东端有处御碑码头 , 是乾隆爷下江南时登岸观赏之地 。 乾隆皇帝一生6下江南 , 游览无数美景 , 美景沾染了龙气 , 也就变得更有名了 , 这是中国景区的特征 。 码头留有御碑 , 记录着当年的盛况 。
塘栖还是比较原生态的 , 商业化没那么严重 , 酒吧更是看不到 。 马头墙式的二层朱房里 , 都是原住民在住 , 他们世世代代在此为生 , 守护着一方土地 。
镇内有个百年汇昌 , 是家售卖糕点的百年老店 , 创始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 , 店内所产蜜饯、蜡烛多为贡品 , 光绪年间还是故宫的指定供货商 。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如今清王朝已逝 , 这些贡品也只能从深宫大院 , “流落”向了民间 。
古镇沿岸建有长长的廊檐 , 落成在屋檐里面 , 自成街道 , 俗称“过街楼” 。 廊檐街好处颇多 , 遮风挡雨 , 搬运货物 , 深受古时商贩喜爱 。 塘栖的过街楼之长 , 江南水乡找不出第二家 , 有“跑过三关六码头 , 不及塘栖廊檐头”的美誉 。
我在塘栖待了2个小时 , 优哉游哉 , 感受江南烟雨的婉约柔情 , 临走之时 , 回望广济桥的雄厚 , 我想我会一直记着它的 。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古镇 , 不收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