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徐阶提拔高拱入阁,却被高拱赶尽杀绝?张居正的复仇计划如何进行

导语:
徐阶1503年出生 , 嘉靖时期进入内阁 , 成为仅次于严嵩的内阁次辅 。 隆庆皇帝朱载垕上台后 , 徐阶升任内阁首辅 , 后被高拱整垮 。 高拱 , 1513年出生 , 隆庆朝的内阁大学士 , 万历初年内阁首辅 , 掌握朝中重权 , 推到前任首辅徐阶 , 也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 张居正1525年出生 , 隆庆时期的内阁大学士 , 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 。 为了给老师徐阶报仇 , 整垮了高拱 , 自己取而代之 。 我们通过他们的出身年份就可以看得出 , 这三个人是有年龄差距的 。 徐阶岁数最大 , 比高拱大了10岁 , 而张居正年纪最小 , 比高拱小了12岁 。 他们入阁的次序其实也是按照年纪来了 , 明朝中后期 , 已经出现了严重了论资排辈政策 。
【爱历史】徐阶提拔高拱入阁,却被高拱赶尽杀绝?张居正的复仇计划如何进行
文章图片
01高拱是一个能力很强 , 情商太低的内阁首辅 。
高拱是隆庆皇帝朱载垕的心腹 , 也是帝师 , 这成分入阁绝对是一件非常顺利的事情 。 徐阶作为官场老手 , 他早就看出了这一点 , 所以提前将高拱提拔进入了内阁 , 希望高拱能够成为他的合作伙伴 。
阶虽为首辅 , 而拱自以帝旧臣 , 数与之抗 , 朴复助之 , 阶渐不能堪 。 而是时以勤与张居正皆入阁 , 居正亦侍裕邸讲 。 阶草遗诏 , 独与居正计 , 拱心弥不平 。 会议登极赏军及请上裁去留大臣事 , 阶悉不从拱议 , 嫌益深 。 应嘉掌吏科 , 佐部院考察 , 事将竣 , 忽有所论救 。 ---《明史》
但是高拱这家伙可不领情 , 他认为他能够入阁 , 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 , 徐阶真是多管闲事 。 而且高拱认为自己的资历不比徐阶差多少 , 所以应该跟徐阶平起平坐 。
【爱历史】徐阶提拔高拱入阁,却被高拱赶尽杀绝?张居正的复仇计划如何进行
文章图片
当年严嵩执掌官场的时候 , 徐阶与之斗争了二十多年 , 早就锻炼成了一个顽强不屈的战士 。 而高拱一门心思躲在家里读书 , 压根就没有得到锻炼 。 所以这两个人根本就不可能平起平坐 , 徐阶一味退让之下 , 没想到高拱却得寸进尺 。 为了能够早点成为内阁首辅 , 高拱找人举报徐阶的儿子在乡间鱼肉乡民的事情 。 最终徐阶无奈之下 , 只好在退休之前 , 提前辞职回家养老 。 等到徐阶完全退休以后 , 没想到高拱又来了一棍子 , 他将刚正不阿的海瑞调到了徐阶老家那边做官 。 海瑞这家伙被称为海阎王 , 从来都是六亲不认 。 在一番暗示之下 , 海瑞查到了徐阶贪污巨款的罪行 , 结果徐阶的儿子硬是被海瑞打发去充军了 。
【爱历史】徐阶提拔高拱入阁,却被高拱赶尽杀绝?张居正的复仇计划如何进行
文章图片
02高拱对徐阶可谓是一点也不手下留情 , 这是为什么呢?
高拱是徐阶提拔上来的吗?看着好像是的 , 因为是徐阶提议让高拱成为内阁大学士 。 可是在高拱看来 , 这件事跟徐阶一点关系都没有 。
因为高拱曾经在裕王府做过九年的老师 , 跟裕王的关系非常好 。 当裕王成为继承人的时候 , 高拱的仕途显然会一片明朗 。
裕王成为隆庆皇帝以后 , 自然会提携自己的老师 。 而这个时候徐阶趁机提拔高拱 , 不仅是为了讨好高拱 , 更是为了让隆庆皇帝感到满意 。 高拱非常讨厌徐阶的这些政治手段 , 他认为徐阶是一个伪善的小人 , 所以高拱压根不领情 , 彼此之间更加没有师生情谊 。 高拱总认为自己完全不比徐阶差 , 应该跟他一样掌权 。 而且高拱想要彻底掌握首辅大权 , 当时徐阶虽然不得已退休 , 可是高拱知道 , 他在朝中根深蒂固 , 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 既然选择徐阶作为对手 , 那就不能让对方有复出的机会 。 高拱这一招虽然狠毒 , 却比较实在 。 只能说他是一个没什么情商的政治家 。 高拱是一个喜欢直来直去的人 , 他做事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 要跟谁结仇 , 当天就能够打响最激烈的战斗 。 这种性格的人 , 的确可以做成一番事业 , 但是未必适合在朝中做官 。
【爱历史】徐阶提拔高拱入阁,却被高拱赶尽杀绝?张居正的复仇计划如何进行
文章图片
徐阶做了多年内阁首辅 , 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 这样一个人连严嵩都不敢轻易去动 , 高拱一上台就要把提携自己的人给赶下台 , 并且是赶尽杀绝 。
拱复上疏曰:“人君陨于非命 , 不得正终 , 其名至不美 。 先帝临御四十五载 , 得岁六十有余 。 末年抱病 , 经岁上宾 , 寿考令终 , 曾无暴遽 。 今谓先帝为王金所害 , 诬以不得正终 , 天下后世视先帝为何如主?乞下法司改议 。 ”帝复然拱言 , 命减戍 。 拱之再出 , 专与阶修郤 , 所论皆欲以中阶重其罪 。 赖帝仁柔 , 弗之竟也 。 阶子弟颇横乡里 。 拱以前知府蔡国熙为监司 , 簿录其诸子 , 皆编戍 。 所以扼阶者 , 无不至 。 逮拱去位 , 乃得解 。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