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宋真宗不想亲征澶州,不是不要江山,而是老浮现杀他父亲的那支箭

1004年 , 宋真宗几乎被主战派裹挟着去澶州亲征 , 300多里路程他走了7天 , 几次想折身返京 。 不是不想要江山 , 而是心里太害怕 , 眼前老是浮现射中父亲的那支箭 , 直到武将高琼的一番话让他回过神来 。
【爱历史】宋真宗不想亲征澶州,不是不要江山,而是老浮现杀他父亲的那支箭
文章图片
其实也难怪 , 一个小时候就见到父亲宋太祖赵光义两次北伐 , 铩羽而归 , 后一次还被辽军的箭射中 , 年纪轻轻命丧黄泉;到自己即位 , 又不断听到辽军如何凶狠威猛 , 心里就害怕得常常想起那支夺命的箭 , 浮现箭伤是如何折磨父亲到死的画面 。
所以要在平时 , 汴京到澶州 , 大约300多里路 , 一般5天也就到了 , 行军速度会更快一些 。
但越靠近澶州一里 , 真宗的害怕就增加一分 , 他总觉得从哪里会随时有一支流矢射中他 , 要了他的小命 。
这样走走停停 , 到了韦城(今河南滑县) , 宋真宗停下来不走了 , 说要休整一下 。
不管寇准他们怎么催促 , 他就觉得他们老调重弹 , 这前方战事越吃紧 , 将士越需要皇帝打气鼓劲 , 不是也说明那里更危险吗?
大伙只能停下来 , 等他们的官家缓和紧张情绪 。
【爱历史】宋真宗不想亲征澶州,不是不要江山,而是老浮现杀他父亲的那支箭
文章图片
宋真宗接连号令 , 让后方的部队火速增援澶州 , 但部队调动需要时间;向前方将领发出传召 , 但每个将军守土有责 , 不能前来面见圣上 , 这让他大为光火 。
于是他索性不找主战派的大臣 , 却叫来陈尧叟(当时劝他南迁成都的大臣)等人 , 想听听他们怎么说 。
陈尧叟一直不敢再提议南迁 , 但此时宋真宗又让提意见 , 就又说起南迁的好处:官家这时可以及时南迁 , 掉转马头 , 即能无虞 。
他们还提出另一种方案:不南迁 , 返回京师 。
宋真宗越发摇摆不定 。 他想 , 这时宰相毕士安不在身边 , 若他在 , 还能与他商量 , 可偏偏毕士安病了 , 宋真宗觉得少了个主心骨 。
亲征调转头南迁 , 宋真宗还是觉得拿不定主意 。 这点寇准已经反复说过 , 这会影响整个国家的走向 。 想来想去还是得找来寇准问问 。
于是 , 又召来了寇准 , 开口便问道:“朕南巡如何?”
这一问 , 寇准就知道是主和派又在怂恿宋真宗南迁 , 就说 , 官家不要听信那些南迁的鼓惑者 , 他们的见识还不如一个山村老妇 。
现在 , 辽军大兵压境 , 大宋将士人心不稳 , 官家亲临前线必将士气大振 , 如果官家您现在执意南迁或者回撤京师 , 前线的将士有被迅速瓦解的可能 , 到时候辽军趁势南下 , 我们的麻烦就大了 。
这话宋真宗听得多了 , 很不以为然:难道自己亲临一线 , 宋军就能胜利吗?
【爱历史】宋真宗不想亲征澶州,不是不要江山,而是老浮现杀他父亲的那支箭
文章图片
这时寇准无论怎么陈情利害 , 宋真宗似乎全听不进去了 。
寇准非常着急 , 也不敢再逼迫宋真宗了 , 敦促他反而会激起宋真宗内心的抵触 , 无奈的他只能暂时退出宋真宗的临时行营 。
刚走出不远 , 寇准发现了一个人 。 这个人银发白须 , 精神抖擞 , 是颇俱廉颇气质的老将高琼 。
高琼是三朝元老 , 早在赵匡胤建立宋朝后 , 立下赫赫战功 , 太宗时期也得到重用 。 虽“不识字 , 晓达军政” , 近七十岁还担任禁军统帅的职务 。
他把高琼拉到一边 , 说真宗怯战不前 。
高琼当即表示 , 我深受皇恩 , 虽一介武夫 , 且年事已高 , 但还可以用这条老命 , 报效国家 。 愿意面见皇上 , 给他解惑 。
寇准看他这样有血性 , 就安排高琼面见宋真宗 。
见寇准、高琼站在面前 , 宋真宗猜到了寇准的意思 。
寇准也不绕弯子 , 对宋真宗说 , 我请高琼来给您分析一下当前的形势 。
【爱历史】宋真宗不想亲征澶州,不是不要江山,而是老浮现杀他父亲的那支箭
文章图片
面对三朝元老高琼 , 宋真宗不好意思拒绝 , 只能姑妄听之 。
高琼先肯定寇准的意见 , 然后说 , 大宋这些年来实行“更戍法” , 官家您是知道的 。
宋真宗没有说话 , 只是点了点头 。 这是宋代对边境武将实行轮换的制度 , 宋真宗当然知道 。
但宋真宗比较好奇 , 用眼神鼓励高琼往下说 。
高琼继续说 , “更戍法”虽可让将士得以不断轮换 , 破除了武将培植亲信的威胁 , 但也有它的短板 。
现在前线战士的家属都在京师 , 官家您如果执意南迁 , 舍弃京师 , 前线将士听说您南迁 , 把他们的家人丢在汴京 , 那么谁还会死心塌地驻守在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