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亿年前形成的淡水湖,蓄水量93亿,当地投入五亿,让死湖重生


|8亿年前形成的淡水湖,蓄水量93亿,当地投入五亿,让死湖重生
文章图片
|8亿年前形成的淡水湖,蓄水量93亿,当地投入五亿,让死湖重生
文章图片
|8亿年前形成的淡水湖,蓄水量93亿,当地投入五亿,让死湖重生
张骞出使西域之前 , 这里分布着数十个小国 , 被统称为西域三十六国 。 这些国家大多依绿洲而建 , 水源的丰沛与否 , 决定了国家的强弱与兴衰 。 凡是现今已经消失的古国 , 如楼兰、尼雅等等 , 基本上都是因为水源枯竭而亡或迁走的 。
焉耆是西域三十六国中最为强大 , 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 , 位于西域的东部 , 是丝绸之路北线上的主要中转站 , 汉唐两代都将焉耆作为经略西域的重要支点 。
汉唐退出西域后 , 焉耆国先后依附多个政权 , 直到13世纪末蒙古帝国崛起才完全灭亡 , 古焉耆人被融合进西域民族 。 但焉耆本身并没有消亡 , 始终是西域重镇 ,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
《汉书》对焉耆有记载:


去长安七千三百里 , 有户四千 , 人口三万二千一百 , 军队六千人……近海水多鱼 。
最后一句话点出了焉耆顽强生命力的真正来源——近海 , 其实不是海 , 而是博斯腾湖 。
博斯腾湖大概形成于8亿年前 , 地质运动造就了封闭的焉耆盆地 , 位于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地带 , 由天山山脉的冰雪融水汇聚而成 , 海拔1048米 , 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 古代称它为“西海”或“鱼海” , 可见这里盛产鱼类 , 是西域难得的鱼米之乡 。这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 年降水量只有50多毫米 , 蒸发量却达到2000多毫米 , 从两大洋来的水汽完全被高原山地遮挡住 , 如果没有雪水补充 , 此湖早就干涸了 。
博斯腾湖现在的水域面积为1646平方公里 , 与古代的差距不大 , 春夏季有降水 , 加上雪山融水增多 , 湖面有所增大 。 来自天山的雪水主要通过开都河流进博斯腾湖 , 占到总流量的85%左右 。
焉耆古国是吐火罗人建立的 , 与粟特等古波斯民族区别较大 , 反倒更接近欧洲的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 。 专家认为吐火罗人是从欧洲迁徙过来的一支游牧民族 , 定居在博斯腾湖附近 。
据专家考证 , 博斯腾湖周边还出现过一个危须国 , 人口只有焉耆古国的六分之一 , 却英勇善战 。 他们曾经参与过尧舜时期的中原混战 , 失败后被发配到河西走廊 , 最终来到了博斯腾湖边 。焉耆古国在博斯腾周围开辟了很多耕地 , 慢慢形成了农耕习惯 , 与乌孙、大宛等游牧民族有较大的区别 , 因此也更容易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 , 能够得到更先进的农耕技术 。
说起来 , 博斯腾湖应该算是罗布泊的源头 , 孔雀河是该湖的唯一下游河流 , 长达785公里 , 最后流入罗布泊 。 不过 , 随着农业和人口的发展 , 孔雀河已经变成季节性河流 , 无法再为罗布泊提供补充水源 。
【|8亿年前形成的淡水湖,蓄水量93亿,当地投入五亿,让死湖重生】有了博斯腾湖的滋养 , 焉耆古国在西域向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疆域东西六百多里 , 南北四百多里 , 大约六、七千平方公里 , 实力位列西域前五 , 周边小民纷纷向其称臣 。
丝绸之路开通后 , 焉耆进一步繁荣起来 , 来自中原和中亚的客商云集于此 , 带来了丰富的税收 , 成为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中转站 。 唐朝在658年设立焉耆都督府 , 受安西都护府管辖 , 属于安西四镇之一 。焉耆古国受到印度文化很深的影响 , 盛行小乘佛教 。 最早把佛教传入中国的高僧法显和玄奘大师都在游记里提到了焉耆古国 , 不过三、四万人的小国 , 僧侣却占到了差不多十分之一 。
考虑到僧侣大部分是成年男子 , 也就是说焉耆古国相当一部分的男丁都出家为僧 , 和军队的人数差不多 , 难怪焉耆古国的军事实力不强 , 到了后期只能依附于其他国家 。
除了汉唐两个伟大朝代外 , 其他中原王朝对西域用兵 , 基本上以焉耆为限 , 再往西便无能为力了 。 这应该是因为焉耆古国有博斯腾湖和充足的耕地 , 能够为远征军提供粮草和饮水的补给 。 过了焉耆便是茫茫沙漠和戈壁 , 几千里外才有如此规模的大型绿洲 。唐朝因安史之乱退出西域后 , 焉耆古国先后臣服于吐蕃和回鹘 。 蒙古帝国开始扩张后 , 整个西域都被并入察合台汗国 , 虽然不直接从属于元朝 , 但两者关系较好 , 西域重新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 , 再次进入一个繁荣期 , 古焉耆人也开始融入回鹘等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