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做好事不留名的另类下场:周顗

先讲一个典故:我不杀伯仁 , 伯仁却因我而死 。 这里说的伯仁便是周顗 。
八王之乱后 , 西晋王朝便灭亡了 , 琅琊王氏瞅准时机拥立琅琊王司马睿为帝 , 同时为了躲避北方游牧民族的锋芒 , 王导和一干北方的大士族大地主出身的官员提出南渡避祸 , 由此建立了东晋 。
如果你以为这只是一场简单的搬家那就大错特错了 , 今天的我们坐上一趟高铁从山东临沂到南京可能只需要三四个小时 , 但在当时 , 这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 。
首先 , 北方士族跟随晋元帝南渡长江 , 势必要舍弃在北方的祖业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盛行门阀政治 , 让他们抛弃家族根基 , 跟着一个新任老板去南边创业不太现实 。 我们家本是颍川豪门 , 声名显赫 , 在这里我们是说了算的 , 拿起馒头想蘸白糖蘸白糖 , 想蘸红糖就蘸红糖 , 日子过得好着呢 , 跟你去南边喝风啊?
另一方面 , 北方士族南下势必会威胁到江南地方士族的利益 , 地盘就这么大 , 朝廷的官位就这么多 , 凭什么要分一份给你这个外来户?
总之 , 在东晋建立之初 , 王导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 他日理万机 , 一边处理繁杂的政务 , 还要呕心沥血的安抚那些北方迁入的士族官员 。 另一边 , 他更要紧密联系本地的士族 , 避免他们一个不满意把晋元帝扔到长江里喂鱼(这个时候 , 其实距离孙吴灭亡也没多久 , 许多人至今思念故主 。 )
【历史故事】做好事不留名的另类下场:周顗
文章图片
战战兢兢登基的司马睿十分感激他这位知己 , 王导被委以重任 。 王导的从兄 , 王敦则被外派到了荆州领兵 , 两兄弟一主内一主外 , 一时间 , 老王家门庭煊赫 , 风头无两 。
渐渐的 , 天下间逐渐传出了“王马共天下”的话语来 , 坐在宫中的司马睿明显感觉到了危机感 , 在刁协和刘隗等人的帮助下逐步削弱了王氏在朝中的势力 。 但这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很明显不懂得一个道理 , 那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爷爷说过的真理 , 两千年前一样适用)
【历史故事】做好事不留名的另类下场:周顗
文章图片
王家的王敦是在荆州领兵的 , 稍微懂点地理的人都知道 , 从那里顺着长江直下便是南京了 , 王家的利益蛋糕被狠狠削了一刀后 , 王敦气的跳脚 。
永昌元年 , 王敦起兵于荆州 , 史称“王敦之乱” 。
【历史故事】做好事不留名的另类下场:周顗】估计这两兄弟的感情不咋地 , 要不然王敦也不会不顾及在南京捧着晋元帝饭碗 , 随时可能被咔嚓的王导 。 王导此时早就被晋元帝解除了职务 , 赋闲在家 。 刘隗趁机上奏请求诛杀在京的王氏一族 , 但司马睿并未同意 。
王导每天率领族中子侄二十余人跪倒宫门口请罪领罚 , 司马睿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位曾经的知己 , 于是他找来了周顗 。
周顗 , 字伯仁 , 他是王导的至交好友 , 司马睿找他来商量如何发落在京的王氏一族 , 他路过宫门时 , 刚好遇见正跪在那里的王导 。 王导喜出望外 , 急忙对周顗说:伯仁 , 我全家百余口性命都在你身上了 。 结果周顗昂首挺身 , 走进宫去 , 就当没听见一样 。
周顗进去半日 , 又被晋元帝留在宫中饮宴 , 喝的醉醺醺地出来 , 王导心急如焚见他出来 , 连忙上去询问状况 。 结果周顗竟然没搭理他 , 不仅没搭理还嘀咕着说道:今日去除贼 , 当换个斗大的金印装在袖中!(迷之操作)
王导大失所望 , 你我相交一场 , 今日我落难 , 你非但不救还要以此去换功名富贵?王导十分怨恨这个曾经的朋友 。
关系越铁的兄弟 , 翻脸的时候就越狠!
王敦不久后带兵杀了进来 , 软禁了晋元帝 , 他想靠杀人和升迁官员来巩固地位 , 于是找来弟弟王导问道:像周顗和戴若思这样的大才 , 委任三司应该可以吧?王导不说话 。 又问:那做个尚书令总行吧?王导又不说话 。 再问:那外放州郡做个父母官应该没问题吧?王导还是不说话(到这里 , 就有点小心眼了)
【历史故事】做好事不留名的另类下场:周顗
文章图片
既然不配为官 , 那就杀了吧!
周顗因此被害 , 时年五十四岁 。
周顗死后 , 王导在宫中整理奏章 , 才发现周顗极力为自己向晋元帝辩白伸冤 , 他想到自己不负责的沉默十分心痛 , 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我不杀伯仁 , 伯仁却因我而死 , 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 哀哉 。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 , 做好事不留名诚然是一种美德 , 但也要分时候!朋友之间相互的不理解 , 往往产生许多误会 , 良好的沟通是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