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刘备兵败夷陵之后,诸葛亮为什么不反抗?( 二 )


在诸葛亮看来 , 刘备伐吴失败的主要原因 , 就是没有一个好参谋长:如果法正当参谋长 , 伐吴之战根本就不会输!
诸葛亮的说法不无道理 , 刘备之所以能打赢汉中之战 , 连曹操都知道法正起了决定性作用:“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 , 必为人所教也 。 ”
【历史故事】刘备兵败夷陵之后,诸葛亮为什么不反抗?
文章图片
裴松之给《三国志》做注时说曹操是在给自己找台阶:“蜀与汉中 , 其由唇齿也 。 刘主之智 , 岂不及此?将计略未展 , 正先发之耳 。 夫听用嘉谋以成功业 , 霸王之主 , 谁不皆然?魏武以为人所教 , 亦岂劣哉!此盖耻恨之馀辞 , 非测实之当言也 。 ”
其实陈寿和裴松之的意见并不矛盾:好谋士的好计谋 , 还得由好主公拍板做主 , 吕布有陈宫 , 袁绍有田丰沮授审配郭图 , 这些谋士都不弱奈何吕布袁绍对的不听错的听 , 最后兵败身亡 , 主要原因还是主公素质太低 。
刘备知道什么计谋高明 , 什么意见应该采纳 , 法正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打 , 两人配合得比较默契 。 诸葛亮在刘备活着的时候 , 很少参与前线指挥 , 再加上后方需要有人“足兵足食” , 所以刘备只能自己兼任参谋长 , 最后还当了一把“合后大将”——这就是刘备伐吴失利的第二个原因:没有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 。
【历史故事】刘备兵败夷陵之后,诸葛亮为什么不反抗?
文章图片
小说中的刘备集团人才济济 , 五虎大将打遍天下无敌手 , 而事实上在三国之中 , 蜀汉是人才最匮乏的一方 , 真正拿得出手的大将 , 也就是万人敌关羽张飞二人而已:黄忠早已病逝 , 马超缠绵病榻(死于章武二年) , 赵云反对伐吴 , 魏延在汉中走不开 。
夷陵之战开打的时候 , 关羽张飞黄忠全都辞世 , 庞统法正也已病亡 , 刘备既当中军主帅 , 又当敢死队长 , 突围的时候冲锋在前 , 断后的时候亲自下令 , 没被烧得须发全无 , 也忙得焦头烂额 。
除了没有好参谋长和替自己指挥的统兵大将 , 刘备夷陵失利的第三个原因 , 就是蜀中反战情绪高涨 , 前线将士士气不高 。
【历史故事】刘备兵败夷陵之后,诸葛亮为什么不反抗?
文章图片
在蜀中门阀士族看来 , 伐吴之战是用蜀中子弟的性命去替荆州外来户抢地盘 , 打输打赢对自己都没有什么好处 。 这也是汉末乱世群雄争霸特有的现象:大将投降就像喝凉水 , 五虎大将和五子良将多半换过主公 , 普通士卒受挫即降 , 换个主公照样吃粮当兵 , 昨天刀枪相搏的对手 , 今天就可能在一个行军灶里吃饭 , 打赢了自然可以受赏 , 打输了也没必要丢命 。
我们细看刘备与曹操孙权 , 就会发现他们三人有一个最大的区别:曹操有青州兵、徐州兵和诸夏侯曹的家丁部曲 , 孙权有父兄留下的百战精兵 , 而刘备在荆州和益州都是进占时间较短的外来户 , 所以爱惜士卒的关羽魏延失利的时候 , 手下都一哄而散甚至反戈一击 , 说明他们的部下都还没有养熟 。
没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谋主 , 也没有进可攻退可守的主将副帅 , 刘备带着忠诚度几乎为零的蜀军 , 打顺风仗还可以 , 一旦战事失利 , 大家就会纷纷作鸟兽散——管他天下姓刘姓曹还是姓孙 , 命是自己的 , 没了脑袋 , 一切归零 。
【历史故事】刘备兵败夷陵之后,诸葛亮为什么不反抗?
文章图片
夷陵之败 , 刘备天时地利人和尽失 , 即使诸葛亮亲临一线 , 也未必能扭转战局 。 伐吴之战就是一步死棋:走是死 , 不走也是死 , 即使明知必输也不能不打 。
【历史故事】刘备兵败夷陵之后,诸葛亮为什么不反抗?】当然 , 把刘备兵败夷陵归咎于没有称职的参谋长、没有独当一面的大将、没有肯舍生忘死作战的士卒 , 这三个理由好像都不太充分 , 要客观公正地评说夷陵之战 , 还得呈请读者诸君发表高见:丢失了荆州和关羽 , 刘备不起兵伐吴 , 会带来哪些恶果?吴国不可不伐 , 如何调兵遣将、采取何种战略战术 , 才能迫使孙权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