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化孤单|应该有三种“对错观”,刘润:一个人心中

昨天我们发了一篇文章:《面对绑匪 , 李嘉诚为什么会说:这次 , 是我错了 。 》(点击回顾)
讲的是阿德勒的“课题分离”理论 , 说判断一件事是谁的错的标准 , 是:谁的损失大 , 就是谁的错 。
什么意思?
比如 , 有人在地铁里踩了我一脚 。
谁的错?我的错 。
啊?明明是他踩了我 , 为什么是我的错呢?
难道我不应该要求他道歉吗?
你可以要求他道歉 。 但是 , 道歉有什么用?
而且 , 你要求他道歉 , 不需要花时间嘛?
他耍无赖和你吵起来 , 不更需要花时间嘛?你的时间没地方花了吗?
这时 , 对方可能反咬一口:你怎么把脚乱放啊?!
你怎么办?
你要说:我的错 , 我的错 。
然后 , 心平气和地走到旁边 。
因为 , 你的时间 , 比他值钱 。
这就是“谁的损失大 , 就是谁的错” 。
但可能还是有同学不完全明白 。 今天多讲两句 。
一个人心中 , 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1)法学家的对错观;
2)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3)商人的对错观 。
什么意思?我一个个来讲 。
—1—
法学家的对错观
我举个例子 。 一个坏人A , 诱骗好人B到没有锁门的工地C , 然后B失足摔死了 。
请问 , 这是谁的错?
这当然是A的错 , 这就是蓄意谋杀 。 这还有什么好讨论的 。
是的 。
如果证据确凿 , 从法学家眼中看 , 这就是A的错 。
但是 , 这种大快人心的对错观 , 不一定能防止类似案件下次发生 。
法学家做不到的事情 , 经济学家也许能做到 。
—2—
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经济学家有不同看法 。 B被坏人A , 诱骗到没有锁门的工地C摔死了 , 是C的错 。
啊?为什么啊?这也太冤了吧?
这是因为 , 整个社会 , 为了避免B被A诱骗到工地的成本 , 比工地C把门锁上的成本 , 要高得多 。
如果惩罚了工地 , 虽然工地觉得冤 , 但是以后工地就都会把门锁上了 。 这样的事情 , 会大量减少 。
所以 , 经济学家 , 是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 , 来判断一件事的对错在谁 。 虽然听上去不合理 , 但有时比纯粹的“道义”更有效果 。
—3—
商人的对错观
但不管是A的错 , 还是C的错 , B都死了 。
把谁抓起来 , B都无法起死回生 。
所以 , 从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 , B只能怪自己 。
我的错 , 我不该蠢到被A欺骗 。
只有这样的认知 , 才能保护B自己 。
一个人走在人行横道上 , 一辆卡车呼啸而来 。
所有人都大声呼喊他让开 。 他淡定地说:他不能撞我 。
他撞我是违反交规的 , 他全责 。 我就不让 。
最后这个行人被撞死了 。
这是谁的错 , 卡车司机的错?当然 。
但是这样的认知无法救命 。
这个行人要认识到:这是我的错 。
我应该让开 。 因为死的是我 。
你看法官认为A错 , 经济学家认为C错 , 商人认为B错 。
这就是一个人心中的三种对错观 。
如果你是评论家 , 你可以选择法官的立场;
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 , 你应该选择经济学家的立场;
但如果将要失足摔死的就是你自己 , 我建议你选择商人的立场 。
我的错 , 我的错 , 都是我的错 。
因为 , 我损失最大 。
谁损失大 , 就是谁的错 。
最后的话
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 , 就是看谁因此受损失 。
这是很重要的标准 。 一件事情发生不好的结果时 , 责怪 , 埋怨 , 后悔都是无用的 。
“怪”这件事 , 是很容易的 。
但怪完了 , 好像这件事解决了 , 但是并没有改变你损失的结果 。
自己受损害 , 只能怪自己 , 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故事最终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