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国家风景名胜区——杨岐山的山名由来

萍乡杨岐山 , 古称漉山和翁陵山 , 萍乡的母亲河——萍水河即发源于杨岐山 , 故《萍乡县志》称其为“北祖杨岐之脉” 。 杨岐山是以丰厚的人文景观为内涵 , 构成融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杨岐普通寺是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中杨岐宗之本山祖庭 。
【爱历史】国家风景名胜区——杨岐山的山名由来
文章图片
杨岐山的山名由来 , 清嘉庆《一统志》记载有两个:一是“炀帝陟此说” , 杨岐山因隋炀帝曾经此山而得名 , 又叫炀岐山;另一个是明代以来广泛流传的“杨朱泣歧说” , 杨岐山“世传为杨朱泣歧之所” , 迄今为当地官方及民间所沿用 。
【爱历史】国家风景名胜区——杨岐山的山名由来
文章图片
经笔者搜集文献和周密考证 , 认为杨岐山因“杨朱泣歧”而得名有些牵强附会 , 而“炀帝陟此说”也有些不符史实 , 但确实与隋炀帝密切相关 , 因隋炀帝曾孙杨岐隐居萍乡而得名 , 即笔者主张的“杨岐隐居说” 。
【爱历史】国家风景名胜区——杨岐山的山名由来
文章图片
一、“杨朱泣歧说”
相传战国初著名哲学家杨朱(又称杨子) , 来到杨岐山区 , 面临歧路 , 迷向哭泣 , 故此山名"杨歧山",后改称杨岐山 。 杨岐山“世传杨朱泣歧之所”的记载 , 首次出现在南宋《方舆览胜》中 , 元代《一统志》中没有杨岐山记载 。
【爱历史】国家风景名胜区——杨岐山的山名由来
文章图片
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至十八年(公元1590年)任袁州府同知的葛焜坐了一首诗《杨岐山》 , 诗曰:“大道似康庄 , 徐行步不妨 。 却笑杨生异 , 无端泣路旁 。 ”正因为该诗作 , 使得“杨朱泣歧说”广为流传 。
【爱历史】国家风景名胜区——杨岐山的山名由来
文章图片
杨朱是战国初期魏国人 , 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 “杨朱泣歧”出自《荀子·王霸》之《杨朱哭衢途》 , 意思是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 , 到觉悟后就已经差之千里了 , 杨朱为此而哭泣 。 作为思想家、哲学家的杨朱“泣歧” , 并不是实指在杨岐山迷路而哭泣 , 而是表达对世道崎岖 , 担心误入歧途的感伤忧虑 , 或在歧路的离情别绪 。
【爱历史】国家风景名胜区——杨岐山的山名由来
文章图片
战国初期的上栗地区还是生苗蛮荒之地 , 而杨朱远在千里之外的北方 , 史书也没有杨朱来到上栗的记载,将“杨朱泣歧”作为杨岐山山名的由来实在是有些牵强附会 。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 , 杨岐山在北魏时称漉山、翁陵山 。 如果“杨朱泣歧说”成立 , 那为何在近千年之后的《水经注》还称杨岐山为漉山、翁陵山?同时从历代文献特别是普通寺唐碑碑文里看到的“杨岐山”都是山字旁的“岐” , 并不是分歧的“歧” , 因此 , 笔者认为“杨朱泣歧说”不成立 。
【爱历史】国家风景名胜区——杨岐山的山名由来
文章图片
二、“炀帝陟此说”
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载:“炀岐山在县北六十里 , 炀帝曾经此山 , 因此为名 , 有炀帝坛 , 见刘禹锡文 。 ”
【爱历史】国家风景名胜区——杨岐山的山名由来
文章图片
乐史说隋炀帝曾经到过袁州萍乡县杨岐山 , 但二十四史中的《陈书》、《隋书》、《南史》、《北史》等均无任何记载 。 根据史书记载 , 杨广多次到江南: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冬天 , 刚满二十岁的杨广挂帅平定南陈 , 平陈后班师返回京城长安 , 但真正指挥全军的是高颎 , 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开皇十年(公元590年) , 杨广赴江南任扬州总管 , 平定江南叛乱 , 之后治理江南 , 政绩突出 ,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被立为皇太子后返回长安;公元604年杨广登基为帝后 , 年年出巡 , 曾三游扬州 。
【爱历史】国家风景名胜区——杨岐山的山名由来
文章图片
隋炀帝游扬州时 , 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 , 船队长达二百余里 , 所经州县 , 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 。 贵为九五之尊的隋炀帝 , 出游船队庞大 , 显然无法到达水路狭窄、偏僻闭塞的袁州萍乡山区;即使到达了萍乡 , 史官也会明确记载 。
而萍乡县治是在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 , 从芦溪县古岗迁至萍乡凤凰池 , 隋炀帝从未来过袁州萍乡 , 更别说到过当时离萍乡县治所在地百里之外的偏僻杨岐山 。
【爱历史】国家风景名胜区——杨岐山的山名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