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展览上展出了文徵明之子文嘉所作的《曲水园图》卷,画的是上海董宜阳“黄浦之上别业”曲水园景致,现址位于闵行临沧路148号古藤园。董宜阳是董其昌族叔伯,此次展出的董其昌《燕吴八景图册》则记录了当时的佘山风光。
文章插图
董其昌笔下的佘山
“《曲水园图》卷是明初以降,上海城市人文向黄浦江两岸迁徙的实证之一。”凌利中表示,从《淀湖送别图》到《曲水园图》,勾画出上海城市人文迁移路线图,与明初上海地理生态环境特别是以黄浦江为主的水系变迁与形成几乎同步。此次展览中多幅明代绘画中,可见舟行江上,岛屿连连,建筑则立在岛上:“如今路名带‘浜’的,古代很可能就是河,这样的居住环境就是古人所见的风景。”而徐光启的书法作品,用缂丝为载体,足见当时城市发展水平。
文章插图
《曲水园图》局部
上海文化不是“小渔村”
此次展览的门口,以明代画家马愈的《畿甸观风图卷》作为装饰,原作也在展览中呈现。在一些专业人士看来,这幅画“笔墨严整,行笔凝练,有吴门画派之风”。
一说到江南文化中的绘画代表,许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吴门画派,尤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最。不过凌利中揭秘了:“马愈其实是沈周爷爷辈的。”生在上海嘉定的马愈,是明初著名宫廷画家马轼之子,晚年移居苏州,与沈周祖孙三世交往,沈周的画风实则受到马愈的影响。但因其存世作品极少,就连一些专业人士都不知其名。
文章插图
《畿甸观风图》局部
“海上画派与吴门画派其实是相互影响。”凌利中表示,对吴门画派产生影响的元末明初画家中,不乏上海艺术家的身影,如长期居住在上海的陶宗仪,被董其昌称为“吴门画派之岷源”;“元代两大巨擘”之一的张中,以“墨花墨禽”改革了两宋院体……而董其昌又深受“吴门画派”影响,引领后世潮流,“宋元之后,文人画渐成主流。一部文人画史,可谓半部与上海相关。”
此次展览较为系统地梳理和研究了上海绘画历史,被业内认为与2015年“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2018年“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共同构成书画专题研究系列的“海上三部曲”。凌利中感叹:“青龙镇考古证明古时候的上海不是一个‘小渔村’;此次画展也证明,上海绘画不是一个‘小渔村’。从中可见绵亘千年的海上文脉一直以传承创新为动力,自古便勇立潮头。”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简工博
【 马愈|逾7成展品首次亮相,从千年书画看上海:这里可不是一个“小渔村”】来源:作者:简工博
- 南宁市|南宁市公共图书馆推出限时免除逾期费服务
- 中国文化|《北京的长城》中英法文版北京首发 已送达冬奥会场馆逾万册
- 画作|莫奈巨作《睡莲》时隔逾40年后再上拍场 首现香港
- 年画|逾50件河北武强年画亮相台湾
- 非物质文化遗产|逾50件河北武强年画亮相台湾
- 逾五成|“怎么办?想给台湾同胞寄茶叶蛋!”
- 上海嘉禾|拍卖会逾千场,成交额占全国四分之一,2021上海文物市场有序转型、逐步回暖
- 古籍|山西摸清古籍“家底”,逾6万部71万册
- 牡丹|华南植物园牡丹花展聚逾八千株牡丹花竞艳 多款珍稀品种亮相
-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摸清古籍“家底” :120家单位逾6万部71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