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 夏至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 夏至
文章插图
《消夏图》元代 刘贯道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李雨心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转眼间,又来到了一年中白昼最长的这一天。6月21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如期而至,宣告着将迎来酷暑。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之名由此而来。而早在公元前七世纪时,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在古代,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人们对于夏至的重视,不低于一些传统的节日。
据《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麦收,农人既感谢天赐丰收,又祈求获得“秋报”。而据司马迁所著《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祇,皆用乐舞。”可以看出,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 夏至
文章插图
北宋《槐荫消夏图》
有趣的是,古代夏至还有一项放假的“福利”。宋代庞元英所撰写的《文昌杂录》里记载:“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宋代官员从夏至这天开始放假3天,让百官回家休息。
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我们的节日·口述民俗 | 夏至】而在民间,有着“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成为一种习俗。“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在清人潘荣陛所著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此日京师家家食冷淘面,即“过水面”。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的到来,宣告着炙热的盛夏即将来临。在没有冰箱,也没有空调的古代,能够带来一丝凉意的,恐怕还得靠手中的一把小扇。于是在民间,妇女们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用来消夏避伏。
据《辽史·礼志》记载:“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此外,《酉阳杂俎·礼异》有载:“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彩扇用来纳凉,香囊可除汗臭,粉脂涂抹身体,防生痱子。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