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原重庆市长近日表示:p2p是披着互联网外衣的“高利贷”,就应该禁止!


P2P■原重庆市长近日表示:p2p是披着互联网外衣的“高利贷”,就应该禁止!
文章图片
P2P■原重庆市长近日表示:p2p是披着互联网外衣的“高利贷”,就应该禁止!
文章图片
P2P■原重庆市长近日表示:p2p是披着互联网外衣的“高利贷”,就应该禁止!
文章图片
大家好 , 我是兰杰 , 旨在为更多的老哥老妹儿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 , 解决一些信用卡及网贷债务问题 , 传递正能量 , 远离套路贷 , 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近日 , 在“2020中国金融科技云峰会暨特许全球金融科技师CGFT项目发布会”上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 , 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先生致辞讲话表示:“ P2P其实像是披着互联网金融外衣的高利贷”
为什么英国人发明的P2P没遇到麻烦?在过去的15年中 , “老美”的P2P公司不超过10家 。 黄奇帆说 , P2P伪装成中国社会上最丑陋 , 令人恶心和不负责任的高利贷放贷者 , 然后披上神圣的互联网科学外套 。 高利贷者没有自己的资本 , 当发生坏账时 , 它们最终就是崩溃或跑路消失 。

(1)P2P发展的经验教训

P2P于2006年在我国开始 , 并于2012年和2013年在我国大规模推出 。 P2P突然成为时尚和科技金融的代名词 , 并诞生了成千上万的P2P公司 。 然而才几年的时间 , 每家公司的资金都崩溃了 , 破产了 , 最终成为系统性风险 。 每个人都还记得这件事 。
根据国外对P2P的定义 , “ P”是一个人 , 另一个“ P”也是一个人 。 两个人彼此认识 , 从而形成借贷关系 。“ 2”是指中间的平台 , 仅是一个介绍撮合作用 , 而并非平台本身融资借贷 。 在发达的“老美”金融系统 , 英国金融系统和欧洲金融系统都没有被大肆的推开 。 为什么英国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只有十几家P2P公司?“老美”在2002年左右批准了P2P , 在过去15年中 , P2P公司不超过20家 。 他们没有发展推开 , 为什么我们一开始就泛滥成灾?
总结一下 , P2P金融实际上是一个最早在村民之间传统的高利贷 。 只不过又在互联网上死灰复燃了 。 高利贷这种东西 , 本来是在熟人经济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个陋习 , 即使惹上麻烦 , 也就几十万元或几百万元 , 再厉害的到几个亿基本就到顶了 , 辐射的面积也不会太大 。但P2P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覆盖一个城市 , 几十个城市 , 甚至可以覆盖整个国家 。 最后 , 网民彼此之间都没有见面 , 就形成了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坏账 。
(2)P2P中的五个主要问题
在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掩盖下 , 与现代金融风险管理原则背道而驰的P2P平台存在五个主要问题 , 例如高利率揽储 , 违规集资和高息放款等5大问题:
1.这种P2P公司的资本通常是所谓的众筹 。 这种众筹是在线众筹 , 即严格承诺通过互联网向网民提供高回报投资的资金 。
2. P2P融资杠杆来自网民 。 假设资本金为3亿元 。 如果要放款30亿元甚至100亿元 , 资金和放款之间就存在杠杆 。 这笔杠杆资金来自哪里?银行资本可以通过吸收普通民众的储蓄来吸收100亿元的储蓄 。10亿元的资本通常可以吸收100亿元的储蓄 。 这笔资金来自普通民众的储蓄 , 并具有标准化的机制 。 这种储蓄转化为贷款来源和杠杆 , 本质来源就是一种信用的体系 , 它是诸如资本充足率 , 存款准备金 , 存款贷款比率和坏账准备等系统监管的结合 。 但是 , P2P没有这些系统 ,P2P只是提高了网民的净利息 , 并给储户一个高利息回报的承诺 , 然后就筹集了网民的钱 。
3.借出对象是通过互联网面向没有客户关系和场景信息的所有网民的 。P2P公司将高利贷任意借给网民 , 以高利率回报来揽储 , 筹集网民的资金 。 互联网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客户、产业链都是有场景有迹可循的 , 但是P2P服务对象为互联网的用户 , 没有特定的产业链 , 也没有场景 , 这导致互联网信息的产生没有起到补充客户信用的作用;但是互联网渗透贷款的速度非常快 , 只要有人想借高利贷 , 这笔钱就会立即借出 , 导致P2P平台随意向网民放款高利贷的同时 , 又以高利率回报来揽储来自网民的资金乱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