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一文回顾马斯克与钴的爱恨情仇 “无钴化”还要等几年?( 二 )


本文插图
然而 , 报道发出的几天后 , 特斯拉即在其官方抖音号上回应“采用无钴电池意味着是磷酸铁锂电池” , 称无钴不代表一定是磷酸铁锂 , 请留意特斯拉今年的电池发布会 。
随后 , 特斯拉又被证实将重金收购Maxwell , 根据该公司前高管向财联社采访人员独家透露 , 特斯拉或将在4月中举行的特斯拉“电池日”上主推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 , 在降低电池成本的同时提高能量密度和续航里程 。
与此同时 , 特斯拉新申请的几项专利也被机构媒体反复解读 。
那么 , “无钴”电池真的存在吗?
方案存在 量产未知
早在2018年6月 , 对于特斯拉当时预估的Model 3周产5000台目标 , 就有不少人表示担忧 , 认为钴供给或许会成为Model 3扩产的绊脚石 。 马斯克对此当即回应表示 , 旗下电池的钴使用量已低于3% , 次代电池用量还将降至零 。
此言并非没有依仗 。 事实上 , 向来敢为人先的马斯克早已未雨绸缪 。 2015年6月 , 特斯拉与三元材料领域大牛Jeff Dahn所领导的25人研究团队签订了为期5年的独家合同 , 双方的正式合作于2016年正式启动 , Dahn教授主要为特斯拉提供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 , 降低成本相关研究 。
根据过去几年Jeff Dahn团队发表的论文 , 一些与“无钴”电池相关的结论主要是:在NCA类型的高镍(Ni>90%)材料中 , 钴起的作用很小或几乎没有 , 但长时间低倍率循环过程中 , 正极容量衰减严重 , 例如即使相对表现最好的样品在 400 次循环后正极容量仅剩余不足70% 。
此外 , 科研上初步证实有无钴化方案 , 但考虑到实验室方案至产业化量产一般需要较长时间 , 且目前实验室方案还有一些具体问题并未完全解决 , 因此大多数机构认为 , 现行条件下 , 特斯拉的绝对“无钴”锂离子电池暂时还不存在 。
2020电池日万众期待 距离“无钴”还远吗?
尽管如此 , 重重铺垫之下 , 一再被推迟的特斯拉2020电池日 , 仍然让人们对可能出现的“无钴”方案充满期待 。 部分媒体与机构预测 , “干电极”、“超级电容器”技术或将成为该方案的关键所在 , 但东北证券认为 , 上述技术大概率只是配角 , 不会是特斯拉下一代电池的主角 。
据该机构分析 , “干电极”技术是省去了电极中液态的NMP , 并不会改变材料体系 , 客观上来讲 , 提升能量密度后会降低钴的单耗 , 但本质上和“无钴电池”这个特定名词无关;而“超级电容器”不属于锂离子电池体系 , 且超级电容器一般能量密度约10wh/kg , 客观上来讲 , 未来大概率会利用其优质的功率密度特性作为锂离子电池体系的补充 。
此外 , Maxwell的多项预锂化专利也成为了热门猜想之一 , 该技术通过对负极进行“补锂”处理提升了电池整体的容量保持率 , 延长了电池寿命;电解液添加剂组合优化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改善了电池的综合性能(如安全性)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 根据一篇2020年2月刊发于权威期刊《Sicence》上的论文“Cobalt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 作者给出的“无钴化”的建议包括:用其他有类似作用的元素替代钴;多个材料体系耦合;使用阴离子氧化还原对;精细调控高镍材料 。
基于上述研究 , 以及对相关供应链公司的产品分析 , 东北证券认为 , 特斯拉目前主要的“无钴”方案均走的“去钴”路线 , 即低配版采用宁德时代“LFP+CTP”电池方案 , 高配版未来使用克容量更高的高镍低钴电池 。
该机构测算 , 若从目前材料体系切换到“高镍超低钴” , 预计到2025年 , 高镍超低钴方案下对钴的需求量将从现有体系外推的1.82万吨下降到0.74万吨左右 , 减少钴资源使用1.1万吨左右 。
此外 , 随着实验室验证及产业化不断完善 , 东北证券预计 , 特斯拉可能于2023年前后将真正意义上开始量产使用“绝对无钴”电池 , 进入下一个“无钴化”阶段 。 而这可能意味着特斯拉再次领先全球电动车企 , 真正摆脱稀缺资源的紧箍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