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先秦:春秋大幕拉开时的鲁国与鲁隐公

公园前723前 , 鲁惠公离世 。 国君去世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新国君的诞生 , 而这时鲁国则有三个选择 。 一个是庶长子公子息姑 , 一个是年幼还不能理事的太子允 , 另一个选择就是公族的其他人 。
【历史故事】先秦:春秋大幕拉开时的鲁国与鲁隐公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先秦:春秋大幕拉开时的鲁国与鲁隐公】当鲁惠公离世的时候 , 他正与宋国打得热火朝天 。 国君的突然离世自然会引起国家政策的大变化 , 所以宋国也就不那么步步紧逼了 。 宋国需要观察一下鲁国新国君的态度 , 看看谁会是鲁国的新国君 。 鲁惠公的意愿不用说都清楚 , 他既然立嫡子公子允为太子 , 那自然是要让太子继承大统的 。 可是他的离世还是有些早 , 太子的年纪太小了 , 完全不能处理任何政事 。
太子身旁还有一个势力强大的庶长子息姑 , 如果处理不好年幼的太子就会丧命 , 鲁国就会陷入内部纷争 。 太子年幼 , 必须有一个摄政之人 , 而息姑又是唯一的人选 。 也就是说无论怎么安排息姑都会是事实上的鲁国国君 , 掌握鲁国的实权 。 因为息姑是惠公的儿子当中唯一一个有能力处理政务的人选 。 如果不选择息姑辅政 , 而选择了公族中其他旁支 , 那太子基本上就没有活路了 , 国君之位也会远离惠公的血脉了 。
【历史故事】先秦:春秋大幕拉开时的鲁国与鲁隐公
文章图片
至于所谓的垂帘听政 , 这个时代还不时兴 。 女人们把持国家大政那要到战国时代才出现 , 最著名的就应该是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的芈月了 。 她为了自己 , 为了自己的儿子 , 在秦国的残酷宫廷中一路搏杀 , 最后终于掌控了大权 。 但她的权力也是通过自己的至亲兄弟们帮着行使得的 , 她可没办法带兵打仗 , 上阵杀敌 。 可是儿子一长大 , 还是很快就收回了大权 , 什么母亲 , 什么舅舅 , 在权力面前都是可以舍弃的 。 所以女人的权力还是建立在男人基础上的 , 没有男人的帮衬 , 想说东道西是没人理会的 。
但在春秋初年 , 女人还是无法插手政事的 。 所以让仲子垂帘听政 , 在鲁国那是天方夜谭 , 是不可能出现的选项 。 这个时候的息姑、仲子和太子允其实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 他们有着共同利益 , 国君之位不能落在外人手里 。 这个局面有些类似于满洲初年皇太极离世之后的局面 , 庄妃带着年幼的儿子福林与多尔衮和豪格争夺继承人的宝座 。
【历史故事】先秦:春秋大幕拉开时的鲁国与鲁隐公
文章图片
如果豪格成功 , 福林和多尔衮都不会有好下场 。 所以多尔衮两害相权取其轻 , 还是先把豪格踢出局再说 , 剩下来的就是他与福林的争夺了 。 福林年纪幼小 , 他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谋划 。 可多尔衮最后也没能度过美人关 , 被庄妃的软刀子拿下了 。 福林最后巩固了皇位 , 成为入驻北京的第一位满洲皇帝 。 息姑也一样 , 他先要保证国君之位落在自己父亲一支才可以 , 否则其他一切都要面谈 。
鲁惠公到底做了怎样的布置 , 史书并没有记载 , 也许是摄于站在太子一边的力量也不小 , 也许是息姑确实是一个不折不扣也要执行父亲遗命的纯孝之人 , 最后息姑还是没有越过太子直接继位 。 息姑成了不是国君的国君 , 他可以行使国君的权力处理所有的国家大事 。 他完成了朝庙告朔等国君才能做的事儿 , 也改了年号 , 但他就是没有迈出最后一步 , 即位成为正式国君 。
【历史故事】先秦:春秋大幕拉开时的鲁国与鲁隐公
文章图片
太子允还是太子 , 还是未来的国君 , 但太子允需要等到息姑愿意交出权力的时候才能成为国君 。 这个时候的太子允还不知世事 , 能保住命就不错了 。 后来的鲁国年幼被杀的嫡子和国君可是不少 , 息姑没对太子允下手已经够仁至义尽了 。 息姑摄政 , 成为鲁国的无冕之王 , 这就是春秋大幕拉开的那一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场景 。 这样的场景对于鲁国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 因为鲁国的开国第一人周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 而到了春秋开启的时候 , 鲁国又要重新重复一遍周公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