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后周世宗柴荣的托孤计划为啥失败?他眼里的老实人,原来却是影帝

后周世宗柴荣雄才大略、天纵英才 , 但因去世得过于突然 , 在身后事的安排方面略显仓促 , 出现了一连串的“看走眼” 。
【爱历史】后周世宗柴荣的托孤计划为啥失败?他眼里的老实人,原来却是影帝
文章图片
公元959年 , 柴荣北上亲征 , 仅用一个多月就兵不血刃收回了莫、瀛二州 。 5月 , 就在他振奋精神、计划一举收服幽州时 , 却因突然染病、身体难以支撑 , 不得不撤军 。
6月 , 也许是自知时日不久 , 柴荣在短短一周内对朝廷内外的重要岗位进行了大规模重组 。
文职方面 , 在原宰相范质之外 , 柴荣增加了魏仁浦、王溥参知枢密院事 , 共同组成了后周的最高文官集团 。 这仨人都是周太祖郭威留下的老臣 , 可以用“中规中矩”来形容 。
此外 , 柴荣驾崩前夕 , 在召见范质等人托孤时曾刻意叮嘱:“如果朕熬不过这一关 , 记得征召当初的老部下王著入朝为相” 。 但三人退下后略一商量 , 决定不遵照这一指令 , 因为王著虽“少有俊才”、对朝廷忠心耿耿 , 但为人喜好杯中之物 , 哪能与这种人为伍
【爱历史】后周世宗柴荣的托孤计划为啥失败?他眼里的老实人,原来却是影帝
文章图片
不过 , 文官的安排其实并不是最关键的 。 唐朝后期直至五代的上百年间 , 天下处于武人当政的时代 , 文官就像朝廷中的装饰品、无足轻重;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开国皇帝都是沙陀族 , 对于文治越发不上心 。 直到后周建立后 , 士大夫的地位才呈现出复苏迹象 ,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范质等人的宰相之位 , 可以用“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来形容 。
因此 , 柴荣在军职方面的调整才是最关键的 。
当初柴荣对军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 是后周强盛的最关键所在 。 高平之战后 , 有感于五代以来兵骄将怠、藩镇专横的顽疾 , 柴荣大力强化朝廷直接掌控的禁军 , 一方面汰弱留强 , 另一方面从全国各地征召最精锐的勇士加入 。 经过他的整顿 , 后周军队战斗力直线上升 , 往南攻取南唐淮南江北、往西拿下后蜀四州之地 , 令辽军也闻之生畏 , 可谓所向披靡;更为重要的是 , 以禁军为后周军力的骨干 , 形成了强干弱枝的军事态势 , 有效扭转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尾大不掉的局面 。
【爱历史】后周世宗柴荣的托孤计划为啥失败?他眼里的老实人,原来却是影帝
文章图片
后周的禁军分为两部:殿前军、侍卫军 。 其中 , 殿前军数量相对更少 , 但质量更高 , 基本集中了当时最拔尖的兵员;侍卫军数量占优 , 但质量略处下风 。
而禁军的统帅 , 都是在战争中凭借实际表现崭露头角、经柴荣精挑细选的人员 。 在调整之前 , 两军的统帅按照职务高低分别如下:
殿前军 , 都点检张永德 , 副都点检慕容延钊 , 都指挥使赵匡胤;
侍卫军 , 都指挥使李重进 , (副都指挥使人员不明) , 都虞侯韩通 。
而在柴荣调整后 , 变成以下配置:
殿前军 , 都点检赵匡胤 , 副都点检慕容延钊 , 都指挥使石守信;
侍卫军 , 都指挥使李重进 , 副都指挥使韩通 。
【爱历史】后周世宗柴荣的托孤计划为啥失败?他眼里的老实人,原来却是影帝
文章图片
由此可见 , 侍卫军的领导班子几乎未变 , 殿前军则面目全非:最关键的一哥岗位易主 , 张永德被踢出局 , 赵匡胤连升两级 。 柴荣做出这种调整 , 初衷很简单——为了放心 。
张永德是当时仅次于柴荣的实权人物 。 论出身 , 他是郭威的女婿 , 而柴荣是郭威的侄子兼养子;论能力 , 张永德智勇双全、能征善战、极有威望 , 身为殿前军的一把手 , 让人心悦诚服 。 考虑到五代以来的朝代更迭规律 , 柴荣不可能放心张永德 , 选择了解除其兵权 。
而当时的赵匡胤 , 则是柴荣眼里的老实人 。 跟张永德相比 , 赵匡胤一来不是皇亲国戚 , 二来年纪更大、功劳更小 , 而且向来忠厚诚恳、沉默寡言 , 不拉帮结派、不搞小团体 , 守城时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不违规放进门 。
因此 , 柴荣思来想去 , 没人比赵匡胤更可靠了 。
【爱历史】后周世宗柴荣的托孤计划为啥失败?他眼里的老实人,原来却是影帝
文章图片
【爱历史】后周世宗柴荣的托孤计划为啥失败?他眼里的老实人,原来却是影帝】?后来的事情证明 , 真实的赵匡胤与柴荣的判断完全相反 , 人家只是个演技超神的影帝 。 公元960年的元旦 , 他就迫不及待地制造了北汉、契丹联合入寇的假消息 , 宰相范质自然选择派他带兵出征 , 随后就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黄袍加身” 。 虽然侍卫军的统帅李重进、韩通忠于柴氏 , 但殿前军的慕容延钊、石守信都支持赵匡胤 , 结果韩通在开封城中被杀 , 李重进起兵反宋但独木难支、自焚而死 。 柴荣的精心安排 , 反而加速了王朝的更迭 , 世界上最难捉摸的果然是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