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


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

文章插图
农村的老人们,通常都是比较勤劳的,喜欢劳动,这跟年龄无关 。徐大爷今年87岁,按照年龄,在村里排行第二,身边的老伴儿,比他小半岁,能排第三 。
这儿是他们的老家,只剩下3间上房,其余的,塌的塌,漏的漏,已经不适合住人,老两口平时住在山下的儿子家里 。在农村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养儿为防老,时至今日,别说年轻人,就是5、60岁的人也要努力赚钱养家,至于将近90岁的他们,同样需要为自己的一日三餐辛劳不止 。
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

文章插图
【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来到河南省西部一座山岭村落的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多,天有些阴沉,这个不大的村落,很安静,甚至有些死寂的感觉 。正在荒废老院里干活的老两口,是我们见到唯一的活人 。
“你们也不用来看,我啥都不要,我活得挺好的,暂时死不了……”徐大爷蹲在地边休息,大娘还在一下一下沉重地挖掘着地里的树根 。走近了之后,徐大爷才发现是认错人了,赶紧喊叫老伴儿回屋搬凳子 。
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

文章插图
“这村,原来100多口人哩呀,都搬走了,有本事的去县城住了,没本事的搬到山下社区了 。我原来就是在这儿住的,俺娃子出去打工,他媳妇在镇上带俺那重孙子,这房子真是不敢住人了呀,我才搬到山底下老二家房子里头 。山底下没有地,回来种个菜,上坡好几里,我走上来得歇3歇,要不就上不来气 。娃子们也老费事,倒不是说他们不管,他们一家子还顾不过来,咋管俺?”
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

文章插图
看到我们,徐大爷原以为又是上级派人让他们把这儿扒掉,下山住,说话并不好听,说起自己家事,大爷又是一脸无奈 。
现在的农村,儿媳妇比老爹老娘更重要,已经是不可能改观的事实,他们能做的,只有尽可能不给儿子添加负担 。
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

文章插图
院子旁边是一棵杨树,粗壮的树根已经入侵到徐大爷家的院子,墙根的菜地是老房子坍塌后的沙土,很多瓦砾,随便挖几下,都是树根 。
“58年那时候,俺这儿有机械厂,我在里头打铁,没几年,机械厂倒闭了,又成立了个木工厂,改行当木工 。年轻时候还能给人干干活,挣俩钱养活家,现在老了,啥也干不动了 。俺这村,山底下就是公路,经常有人上来转着耍 。你转就转吧,给我锁撬撬,屋里真没啥值钱东西呀,一把撅头,一把斧子给我拿走,院里菜还没长成,给薅一片子……”
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

文章插图
虽然说院子有个大门,也只是挡一挡野畜牲,对人起不到任何作用,门锁被撬坏之后,徐大爷干脆用一根木棒插在门鼻里面,另外两面,简单堆放了一些树梢充当院墙 。
“我会木工,做一些小凳子,做俩条盘,不管多少,卖卖总是顾住俺老俩吃盐 。娃子们想起来了给掏俩钱,想不起来就算了,他们也老难,挣不来钱,俺不能给娃子们要钱花 。回来种点地,总是自己吃着不用花钱……”
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

文章插图
大娘因为听力不好,不怎么搭话,帮他们挖断了地里的树根,大娘再三请求回家里喝口茶再走 。徐大爷说自己做了很多盛放饺子的木条盘,我们也打算去看一看,于是同行来到徐大爷家里 。
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

文章插图
院子里堆放着很多旧的木头,有一些可能是从建筑工地拆卸下来的,那些涂了黑漆的木工板用来制作凳子面,比较光滑且耐用 。而徐大爷慌着回屋里翻箱倒柜,不知道在找什么 。
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

文章插图
过了一会儿,徐大爷拿出来自己的手机,说:“我这手机是光会接电话,不会打,也不会存号码,你看看给你号码存里头 。”
手机是关机的 。开机之后,“中国移动”几个字只闪烁了一下,提示“没有SIM卡” 。大爷又回屋里找到一个眼镜盒,上面写着电话号码,拨打之后却是:“您好,恁拨打的号码是空号……”
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

文章插图
“我说最近是咋回事,也没有打电话了,有客(kai,客户的意思)年前就订好的条盘,到现在也不来取,会是我电话没有费了打不通 。改日了,我叫娃子们给我电话费缴缴……”大爷一脸尴尬地笑着说 。
告诉他手机可能是因为欠费太久,已经注销了,徐大爷一脸不可思议:“不会呀,年前时候还能接呢,这才几两天,我又不是不给掏钱,咋给我注销呢?”
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

文章插图
“你看这是我给他们做的饺子条盘,用的都是好桐木,拿着轻便,也不占地方,过年前时候好些人要 。我说咋没人打电话了,也不来取,原来电话停机了,要是那喽,这一大集,我还得去集上赶赶集,人家急着用,找不到我也不是事儿……”徐大爷展示着自己木条盘,非要送作者一个,骗他说最近不回家,回家前再来拿,才算作罢 。
手机号欠费已注销 已经注销的手机号欠费

文章插图
离开的时候,大娘送了出来,说:“就没坐过车,也没照过相,今天老高兴,跟过年一样……”听得作者一行心中酸楚 。
已经记不清走过了多少条山沟,山沟里面住的都是没有经济来源的老人,从山坡上采集一些药材卖卖,就是他们一年的花销,现在,虽然不少老人住进了新村,条件是好了,可他们还需要回到老家,侍弄土地,种出食物糊口 。老两口已经将近90岁,他们的孩子,应该也60多了吧,很难再到城市里找到高收入的工作,只能用尽可能的节俭来维持未来的生活 。这,也许是很多农村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