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两大“卖菜”巨头PK:一个两年亏损51亿,一个三年烧光68亿


每日优鲜|两大“卖菜”巨头PK:一个两年亏损51亿,一个三年烧光68亿
文章图片
每日优鲜|两大“卖菜”巨头PK:一个两年亏损51亿,一个三年烧光68亿
文章图片
零售行业有一句话 , “得生鲜者 , 得天下” 。 2021年6月 , 叮咚买菜、每日优鲜双双露出神秘面纱 , 同一天启动赴美上市计划 。 两者商业模式都以“前置仓”为核心 , 在充满戏剧性的竞争中 , 谁能成为中国在线生鲜电商第一家上市企业?我们且拭目以待 。
从时间上来看 , 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10月 , 首创“前置仓”生鲜到家的商业模式 。 创始人徐正曾在联想工作多年 , 后调到佳沃集团(联想控股的现代农业板块公司) , 负责水果事业部 。 正是这段经历 , 让他认识到 , 电商是解决生鲜“供需两旺 , 流通不畅”问题的最佳途径 。
离开联想后 , 徐正和同事曾斌一起创办了每日优鲜 。 区别于传统电商利用成本高昂的物流冷链进行生鲜配送 , 他们将仓库设在离用户1-3公里的地方 , 并提供送达服务 。 每日优鲜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占据主场地位 ,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 , 已在全国16个城市建立631个前置仓 , 累计交易超过3100万用户 。
成立于2017年5月的叮咚买菜 , 源于创始人梁昌霖创办的社区项目“叮咚小区” 。 他花了三年时间探索各种社区生活服务 , 最终发现大城市居民普遍存在“买菜难”的问题 , 于是决定涉足生鲜电商行业 , 致力于实现产地直采、仓前配送、最快29分钟送货到家的服务模式 。
虽然入局时间较晚 , 但叮咚买菜的发展速度十分凶猛 。 目前业务已扩展到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等29个城市 , 设有950个前置仓 , 其中5个城市保持每月超过1亿元GMV的记录 , 在上海、华东地区的GMV份额为业内第一 。
从数据来看 , 叮咚买菜去年GMV(网站成交金额)达到130.3亿元 , 几乎是每日优鲜的2倍 , 同比增长176.71% , 是目前国内增速最快的按需电商平台;营收为113.4亿元 , 增速达192.2% 。
相比之下 , 每日优鲜GMV只有76.1亿元 , 年复合增长率26.9%;实现营收61.3亿元 , 与2019年的60亿元相比 , 增长几乎停滞 。 这或与前置仓数量的降低有关 , 根据前两年的公开报道 , 其前置仓数量的描述为1500个 , 出现了明显收缩 。
生鲜电商的前置仓模式一直是门烧钱的生意 , 亏损对于两家明星独角兽来说 , 依旧是挥之不去的难题 。 叮咚买菜2019年净亏损18.7亿元 , 去年这一数字增至31.8亿元 , 两年烧掉50.5亿元 。 2021年一季度进一步扩张至13.85亿元 , 同比增长465.31% 。
每日优鲜过去三年分别亏损22.316亿元、29.094亿元、16.492亿元 , 累计达68亿元 。 虽然逐年递减 , 不过2021年一季度又扩大至6.1亿元 , 同比增长212.82% , 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和春节假期对车手的更多补贴 。
关于未来发展 , 两家企业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 每日优鲜想赚钱 , 已经停止烧钱换规模的打法 , 转而将经营重点转移到提升客单价和降低损耗率等方面 。 数据显示 , 其平均客单价为94.6元 , 高于其他前置仓企业 。 今年3月 , 每日优鲜将其定位更改为“社区零售数字化平台” , 更多地把重点放在智慧菜场与零售云两块新业务上 。
叮咚买菜则继续坚持大规模地补贴用户 , 去年其销售和营销费用达5.69亿元 , 同比翻了一番 。 梁昌霖多次表示 , 要让美好的食材像自来水一样易得 , 为此进行产地直采、源头直销的上游供应链改造 。 而29分钟送达模式 , 也只有前置仓能够做到这样的履约速度 。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 , 去年中国生鲜零售市场规模超5万亿元 , 预计到2025年将增至6.8万亿元 。 除了每日优鲜、叮咚买菜 , 多点Dmall、美菜网、钱大妈等生鲜企业也屡次传出将要上市的消息 。
【每日优鲜|两大“卖菜”巨头PK:一个两年亏损51亿,一个三年烧光68亿】不过近两年 , 在这条赛道上 , 社区团购模式吸引了资本和公众更多的注意力 。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社区团购用新的快消品模式打法 , 对线下大卖场、前置生鲜电商等所有正常毛利的渠道造成冲击 。 据悉 , 美团、拼多多、橙心优选、兴盛优选2021年的GMV目标分别为2000亿、1500亿、1000亿与800亿 。 这样的量级对于前置仓模式而言是难以想象的 ,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如何实现突围 , 还有待时间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