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游|「很听话」就完了,你的人生( 二 )


同样地 , 那些活在别人价值观里的人 , 在处理爱情友情和亲情关系里 , 会不自觉地产生“奴性”-听话才值得被爱 。
因为太过于深爱对方很容易产生自卑 , 觉得自己配不上对方 , 只要是对方说的 , 他们都愿意去做 , 尽管自己并不喜欢 。
对于朋友提出的要求 , 即使觉得有为难 , 也从不拒绝 。
在亲情里 , 很多破碎家庭的小孩子 , 因为从小看着父母吵架或得不到父母的爱 ,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把责任归咎在自己身上 , 觉得是因为自己不乖 , 才导致这个结果的 。
这种深植于心的“听话” , 听起来都让人感到很哀伤 。 很多小孩子在长大后 , 即使发现已经该脱离听话的年纪了 , 却依然摆脱不了根深蒂固的个性 。
03
作为新手爸妈 , 你还有机会
徐老游|「很听话」就完了,你的人生
文章图片
同样的话还有聪明和漂亮 。
小时候常被夸聪明的人 , 会自以为自己仅靠聪慧的天赋就可解决所有的问题 , 从而忽略了勤奋努力的作用 。
而那些从小被夸漂亮的女生们 , 会认为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那一张精致的脸 。 长大后 , 仅靠颜值就能获得想要得到的一切 。
美国史丹佛心理学教授CarolDweck认为 , 我们现在的社会 , 比起鼓励很努力的人、但过程会犯错的人 , 会更加崇尚聪明、能找到捷径、不需要费很多功夫就能将事情做好的人 , 并且在这过程中能犯越少错越好 。
这跟我们常说的“笑贫不笑娼”有异曲同工之处 。
这种价值观反而会影响很多人觉得 , 他们现在当下的努力和奋斗 , 或者在努力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痛苦 , 是原本的自己不够好、不够聪明 。 如果他们足够聪明的话 , 就不需要这么努力了 。
就像很多天才儿童 , 小时候被认为很有天份 , 但因为顶着“完美”的光环 , 反而不敢跳出框架或舒适圈 , 导致长大后实力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
所以 , 称赞小孩子“你很努力” , 比起“你很听话”、或者“你很聪明”都会妥当 , 背后想传达的实际意思是“你努力的过程 , 比任何东西都来得更有价值” 。
这样小孩子无论在将来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 , 都能了解自身的能力是会随着努力而增加的 , 犯错和失败都是有意义的过程 , 而不会把自身的价值 , 单以成功与否、聪明与否或者漂亮与否来定义 。
作为父母 , 应该引导小孩子们自己去摸索自己的价值观和成就来源 , 而不是一味地催眠小孩子这个不好那个不好 , 完全丧失了要小孩靠自己去创造和认识自身价值的意义 。
人生根本没有绝对的赢家和输家 , 或是胜利组和失败组 , 有的只是不适合自己的脚本 。
那些听不听话、聪不聪明和漂不漂亮 , 最终都不应该影响到他们的价值 , 难道不是吗?
写下你的留言
【徐老游|「很听话」就完了,你的人生】精选留言
爱哭鬼爻妹纸1养 , 是本能;教 , 是学习 。 当家长最可怕的就是心理上站在一个我是你父母而高高在上的位置 。 国人向来喜欢用亲情进行道德绑架 , 这是非常可耻的行为!所以只要有分歧:我永远是对的 , 你永远是错的 。 不肯直面自己的错误;我打你是因为爱你;好为人师;把妥协顺从当成长;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未成年人 , 却又置未成年人的气……这也许是中国式父母最大的问题吧——分不清“爱”和“控制欲”的区别 。 三流父母做保姆 , 二流父母做教练 , 一流父母做向导——引导孩子独立思考 。 好在适度 , 坏在失度 , 败在过度!而作为孩子 , 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亲而不密 , 孝而不顺 。 亲而不密:既有亲密感又保有界限感 , 让你有个人空间;孝而不顺:我孝敬、尊敬你 , 但不事事顺着你 , 有自己的独立思想 。 大概是因为我们的父母在社会在国家也是像这样被要求听话 , 听上面话是生存第一道 , 所以回到家里一样要求孩子 , 这难道不是悲剧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