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进化论|让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回归本质,拥抱新基建

作者:缪可延 , IBM副总裁 , 大中华区云计算与认知软件总经理
智能进化论|让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回归本质,拥抱新基建
文章图片
20年前 , 互联网泡沫破裂 , 众多“风口”上的互联网公司跌落谷底 。 当去互联网化占据业界主流声音的时候 , IBM在全球发起“电子商务回归本质“的倡导 , 开启企业脚踏实地实施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
20年后的庚子年 , 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把企业带到一个新的“达尔文时刻”——生存还是消亡 , 有赖于企业的敏捷、弹性、安全和成本效益 。 我认为此次疫情让企业经营再次回归本质 , 倒逼企业重新思考自己的核心业务和能力 , 思考如何借助科技和生态的力量获得更大的成本效益、竞争优势和成长动能 。 同时 , 疫情也让多年来热闹喧嚣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回归了本质——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 此时 , 谁能把企业迫切所需的“敏捷、弹性、安全和成本效益”带给他们 , 谁就能成为他们信赖的技术和业务伙伴 。
无独有偶 , 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所包含的三个方面 , 即“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 。 具体来说 , 就是建设以5G为代表的通讯技术(CT)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IT)深度融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撑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型融合的行业基础设施 , 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以及建设支撑科研、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创新基础设施“ , 如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 。 (参考:《热点快讯|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
我认为 , 企业是释放新基建的经济与社会潜能、发挥效益的关键 。 IBMCEOArvindKrishna在近期举行的IBMThinkDigital大会上提到,“选择用哪些技术平台来支持业务 , 这会是企业做出的最影响深远的重要决策 。 技术平台是21世纪竞争优势的基础 , 决定了你能以多快的速度转向新的市场机会 , 能多好地服务客户 , 你能规模化到何种程度 , 你能多快地去响应类似新冠疫情这样的危机 。 “
混合云是IBM继主机、服务和中间件三大平台之后的又一个更为长久的技术平台 。 尽管企业应用上云历经多年 , 但是仍有80%的核心工作负载还没有上云 , 这些工作负载不是点餐、送饭这些提升体验的应用 , 而是关乎企业核心运营的关键性工作负载 , 这个重要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
从长远来看 , 混合云的技术架构对企业而言是最安全、最灵活和最经济高效的 。 IBM和红帽共同打造的企业开源与安全保证 , IBM深厚的行业知识和长期积累的企业客户的信任 , 以及帮助企业实现关键任务应用一次构建、随处运行的能力 , 都可以成为客户选择IBM的动因 。 然而更为关键的是 , 由IBM和红帽所代表的Linux、容器和Kubernetes已经成为企业云计算架构的标准 。 我们看到有四个基本促因在推动企业选择混合云架构——
第一是历史沿革 。 随着过去几年的数字化转型 , 很多企业都有了复杂的数字化工作负载和应用程序、信息、数据和交易系统 。 混合云就是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来选择适合的IT基础设施 , 无论是在公有云、私有云上 , 还是在本地、在边缘端 。
第二是自由选择 。 如果企业只依赖一种基础设施 , 比如一个公有云 , 就会被锁定在一家公司的技术和创新上 。 混合云给与企业选择的自由 , 他们可以选择托管自己的软件 , 也可以把它迁移到某块云上 , 还可以根据需要把它迁移到别的地方去 。
【智能进化论|让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回归本质,拥抱新基建】第三是物理距离 。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人工智能的采用 , 如果云端的响应时间还需要50毫秒 , 就不可能在工厂车间里使用机器人手臂 。 企业的IT系统与企业数据与服务的物理距离必须非常靠近 。
第四是法律法规 。 对于走上全球化运营的企业而言 , 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需要遵守不同的法律框架和相关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