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之间的争论往往是用本教教主贬低对方的教主,借此提升本教的地位,获取现实的利益,比如围绕“老子化胡说”发生的道佛之争,犹太教否定耶稣为神子,基督教否定穆罕默德的先知地位等 。因时间久远,环境变迁,历史上的很多事情就难免发生隐逸、断续和错讹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做发掘、接续和纠正辨伪的工作,一方面,很多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接受无可考证的遗憾,只好存而不论而两行 。在没有确凿证据链的情况下,是不能认定其必是或必非的 。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对立各方一味地“是其所非,非其所是”,进而脱离争论的问题本身,发展为人身攻击甚至物理攻击 。个体间的争论尚且如此,何况族群 。群体实际上比个体更为盲目无理性,观诸历史和现实,这正是大规模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除了争论,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更多的是互相妥协、学习借鉴和融合 。
另外,长期以来,作为人类生活重大内容之一的宗教一直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尊重宗教的严肃性的前提下,也对它进行了大量的审美化、娱乐化的表现,把它跟审美、娱乐活动结合在一起 。取材于宗教内容的各类雕塑、画作、诗歌、小说、戏剧数不胜数,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 。这其中还不乏调侃、戏谑、讽刺之作,比如《十日谈》、《巨人传》、《西游记》等伟大的作品 。生活在文明包容的社会,言说环境虽不是特殊年代、特殊环境那么苛酷,但也因宗教问题的敏感性而需三思而行 。和前几篇一样,本文也是在三思之下才决定发布的 。
(一)耶稣和佛陀的同居生活
先来一段轻松的 。
日本有个漫画家中村光,从2006年起开画《圣哥传》,以佛陀和耶稣为主角,讲述他们一起到日本度假,在东京合租公寓同居的故事 。结果效果奇佳,在日本狂销1600万本,于2018年被改编成真人版电影 。漫画家用诙谐搞笑的方式,阐述了耶稣和佛祖在日本的“普通”生活,他们不但和寻常观光客一样,去浅草观光、买土特产,还被房东太太整天碎碎念要做好垃圾分类,不能养宠物等等 。“外国人在日本”、“神明还是凡人”等主题,是故事探讨的主轴,读者可以在放松观看的同时,还获得一些有关于宗教方面的知识 。
(二)耶稣仍活在世上
再来一段浓缩了焦点争议的戏说 。
印度王子开悟以后,游历四方,讲经布法,后来,就待在西天灵山雷音寺七叶窟,给众弟子说法直到涅槃 。
灵山就是“灵鹫山”,据现代人考证,此山实有其山,座标地在今天恒河平原的一个小镇子,当时却是一个王国的都城 。
那灵山“冲天百尺,耸汉凌空 。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 。灵鹤翔空,鸾凤和鸣 。四季如春,鲜花常开 。”也不知过了几世春秋,忽一日,灵山来了一位异乡人,此人三十来岁,风尘满面却神采奕奕 。佛祖心念所及,即知此人来历 。异乡人也不言语,只在一旁默默倾听,一连几天 。佛祖见他根性奇绝,便存心提点,在讲经布法时颇有惠顾,因此结下一段奇缘 。
文章插图
此人就是耶稣 。传说耶稣长到三十来岁就不再生长了,不会衰老,受伤了也能马上恢复 。这是个大麻烦!邻居会怎么想?朋友会怎么想?同事会怎么想?肯定是胡思乱想:我们都这么老了,可是他还这么年轻!甚至,我们都几代人了,他还是这么年轻!这人怎么长生不老啊?所以,耶稣就经常搬家,不在一处久留,一直到现在,耶稣还在这个世界上搬来搬去的,开了无数个告别会 。我们无数人和他做过邻居、朋友、同事,但是我们却不知晓他就是耶稣 。
凭借着这个无视时间和物理伤害的优势,耶稣周游世界,从古至今 。所以,在那个交通极端落后的时代,耶稣也能到达印度,见到佛祖学习佛法 。
耶稣觉得,这个佛法太好了,但是,对于他要布道的对象来说,又太深奥了 。所以,回到以色列以后,耶稣对佛法作了修改,使它更为通俗易懂,更加符合当时当地人的理解水平 。同时,耶稣对他原来接受的犹太教也作了修改,打破了只在族内传教的藩篱,再融入修改过的佛法,创造出了基督教 。这是基督教能够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成为世界第一大教的主要原因 。
以上主要说法的来源: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虚云和孙中山、蒋介石的对话 。
文章插图
耶稣传道
(三)“佛陀是我在世上的唯一导师”
再看下面一段,会不会引起战争?
安得烈问耶稣说:“主啊,你世上的老师是谁?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老师的教导,无人能行 。”耶稣举目望天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秘密地指导我接受释迦牟尼佛陀的教义,佛陀是我在世上唯一的导师 。我在印度学习了十二年佛陀的教诲 。如今人子得到了荣耀,父在人子身上也得到了荣耀 。我们父子因为佛陀的伟大方能得到荣耀 。”
“太初有道,道与佛陀同在,道就是我的师尊佛陀 。我的生命就是佛陀的光 。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 。孩子,你们是从血气生的,是从情欲生的,是从人意生的,不是从神生的 。我对愚蠢的你们说地上的,你们都不信 。如果对你们说宇宙唯一的真理佛陀的教导,你们如何能信?所以我只对你们讲最浅显的道理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我秘密地赐给你们一条命令,乃是叫你们听从我的老师佛陀的教导,荣耀我的老师佛陀 。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爱我伟大的老师 。你们若有敬爱我的老师佛陀的心,父和我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礼拜我的老师释迦牟尼佛陀,我已将你(佛陀)的名显明与他们 。他们本是你的,你将他们赐给我,他们也将遵守你的道(佛法) 。如今他们知道,凡你所赐给我的,都是从你那里来的;你所赐给我的道,我将在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赐给他们;他们也将领受 。他们已确实知道,我是你的弟子,求你保佑他们脱离罪恶 。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 。求你使他们因遵行你的教导而得到永生,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 。你的道就是真理 。叫他们也因你的真理成圣 。”
这段文字出自《水上门徒行传》,不过《圣经》里有相似的文字,但肯定是没有佛陀的 。《水上门徒行传》确有其书,由西洋学者发现,相传为耶稣大门徒圣彼得所著 。据说此书现留存于教廷图书馆与大英图书馆,但是被列为众多旁经之一 。此书载有耶稣早年赴印度参学佛教,以及后来经波斯、土耳其返回以色列传道之经过,据说这个说法当初原载于《圣经·新约》,后被罗马教廷删除 。我们能看出什么呢?似曾相识的感觉 。
(四)冯冯居士和《空虚的云》
《空虚的云》是佛教居士冯冯写的虚云老和尚的传记,1990年由天华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 。书中记载了虚云关于耶稣和佛陀的关系的观点:虚云认为耶苏基督十八岁以后曾往印度研究佛教,大约十年或十一二年后回到以色列去传教济世 。耶苏教义与佛教净土宗大致相同 。耶苏可能受佛教之影响,得到《阿弥陀经》,归国另创新教,基督教脱胎于净土宗《阿弥陀经》 。
虚云说:“试观耶稣身上搭衣,与佛相同 。阿弥陀经说西方极乐世界,耶氏亦说天国极乐 。《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耶氏亦言你不在人间立功,上帝不许你到天国 。净宗念佛名号,求佛接引,耶氏亦以早晚祈祷上帝哀佑 。佛门有灌顶之法,耶氏亦有洗礼之仪 。——观此耶氏教义,与净土宗趣,大致相同,当是曾受佛化,得阿弥陀经之授,归而根据之,另行创教 。”虚云又谈及《水上门徒行传》一书,载有类似内容,可与他的观点印证 。
文章插图
虚云老和尚
《空虚的云》又详细记载了很多身份各异的人旅行探险印度,以及他们据此撰写的各种著作 。着重指出:他们共同的探访地是今日列城地区的法戒寺,他们目击和翻译了据说珍藏于寺中的《伊萨经卷》,以及他们采录了耶稣失踪年代就是来了此地的传说 。同时不忘强调这些人身份的可靠和权威性 。
*居士可能忽略了一点:那些人的陈述并不等同于他们认同其陈述内容就是事实,以及其中包含的观点;再多的例子也只能说明那些人可能真到过印度、西藏、法戒寺等地,并且采录了一些流传于该地的关于一个名为“伊萨”的人的传说;即使他们认同那些传说,也不能证明耶稣确实到过印度学习佛法 。很简单,证据链不能自洽:“伊萨”=耶稣?传说有多少是史实?佛教人士参与了多少?当时已有不少佛教徒远行世界各地传教了,包括中东,来中国更是众人周知 。《水上门徒行传》的上述文字也给人以类似的疑问 。
冯冯居士又节选了《教皇回忆录》(原著标题《起来,我们走吧》中的一段文字:
“大主教回答说:‘请不要违逆圣父的愿望吧 。耶稣到印度学习释迦牟尼佛陀的教导时,比你更年轻 。此种缺点我们很快便能克服 。’”大主教亲手赐给他《水上门徒行》 。这是他第一次得见此经 。(*最后二句明显不是回忆录中的话,不知何故却放在引述文字中,是行文疏忽吗?)
冯冯居士又摘录了意大利报纸中的相关文字:
《意大利邮报》:教皇保罗二世为教众选读《水上门徒行》
在2004年的平安夜祈祷当中,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为那些丧身于战乱和流血冲突当中的亡灵祈祷 。他和众多教众一起,重新回顾了耶稣基督来到尘世的过程 。为教众选读了《水上门徒行》 。
(五)《教皇回忆录 细述冷战时代》
本文发表于光明网,详细信息: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8日13:28光明网 。现将文章开头抄写如下:
本报采访人员王胡综合报道 5月18日,病弱体衰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迎来了84岁寿辰,他的最新一部回忆录也于同日晚间在罗马以意大利文首发 。
这本回忆录名为《起来,我们走吧》(GetUpandLetUsGo) 。
他在书中写道,1958年的一天,他正在湖上泛舟,忽被红衣主教召至华沙,受任克拉科夫主教之职 。他惶惶然,说道:“阁下,我太年轻了——我只有38岁啊 。”
“大主教回答说:‘“此种缺点我们很快便能克服 。请不要违逆圣父的愿望吧 。’”
于是,他回到克拉科夫,向当地的大主教请求,先把独木舟之旅玩完再回来履新……
文章插图
教皇约翰·保罗二世
*教皇写于1994年的自传《跨越希望的门槛》,提出“谋求不同文化的对话”的宗旨,类似“那些好像安排在一个同心圆之中的纷繁多样的宗教”的说法可以说明教皇寻求宗教对话的善意 。但是话虽是这么说的,在这本书中教皇对佛教基本上持批评态度 。如果没有时间去读《跨越希望的门槛》,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一下《寻求各文化间的对话——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的新著<跨越希望的门槛>》,作者张庆熊,发表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
限于本人的水平和条件,找不到当时的《意大利邮报》,所以这一条无法考证 。读者朋友可否代行?
(六)学者们的研究
1.西方关于耶稣生平的主流的观点:一个木匠的生平 。诞生于一个马槽之中,29岁受洗于圣徒约翰,30岁初开始边传道边给人治病,三十三岁受难、复活 。耶稣一生从未到过距他的出生地90英里外的地方,从未拥有过什么了不起的财产,从未指挥过军队,没上过学,没写过什么著作 。
2.亚洲研究博士Christian Lindtner(德国)于2007年出版了一本名为《Geheimnisse um Jesus Christus》的书 。书中比较了希腊文版本的四福音书与巴利文及梵文的佛经内容,结论是:四福音书是对古老的佛经内容的重新包装 。
3.霍尔根·凯斯顿(德国)于1983年出版了《耶稣在印度》 。中文版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于1987年出版,译者为赵振权、王宽湘 。作者是一位神学家,多年研究与基督教有关的历史典籍和学术论文,并且专程到传闻的耶稣涉足的地方——印度、土耳其、伊朗等国作过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写成了本书 。本书记录了耶稣在印度的史料及事迹,认为耶稣不是神,而是人,是一位宗教历史人物 。耶稣在12岁来到印度学佛,10年后返回故乡以色列 。有同名电影《耶稣在印度》(Jesus in India) 。
(七)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上说,耶稣在12岁至32岁之间的事迹并没有在任何经典中提及,有耶稣曾经到印度学佛一说,并拍摄了电影《水徒行纪》 。维基百科是客观陈述,不带观点 。
【耶稣和佛陀的关系】上面列述的故事、史料和相关研究结论有些听起来让人匪夷所思,我们可以抱着开放的态度对比着去读,我的目的、态度和观点也已经在里面了 。
- 在虚拟现实中的体验耶稣的一生
- 为什么泰森的女儿和史泰龙的女儿差距这么大 泰森和他的女儿
- 怎样理解社保和养老保险 社保和养老保险有什么区别
- 中粮长城红酒和张裕葡萄酒哪个好 红酒和葡萄酒有什么区别?年轻人注意!
- 葡萄酒和什么搭配最有营养 葡萄酒饮食搭配法则
- 葡萄酒的储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葡萄酒保存温度
- 【游戏迷】梦幻西游:浩文爆冷输给白云山,狂魔阿败回归,和喜狼一起直播
- 蜱虫叮咬的应急措施和预防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被叮咬后应该怎么处理?
- 【就爱时尚】小脚裤早不兴了,今年流行穿裙子、短裤和阔腿裤,50岁妈妈穿真美
- 【游戏迷】明日方舟手游:白垩和黑键成为活动关卡最终b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