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佐酒|却害苦自己的孙子建文帝,乐坏了朱棣,朱元璋一生只失算了两次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皇帝 , 他的一生 , 正如《明史》对他的评价“崛起布衣 , 奄奠海宇 , 西汉以后所未有也” 。 从一个放牛娃 , 到四处乞讨的和尚 , 他几乎没有起点 。 朱元璋完全凭借着自身的努力 , 招贤揽士 , 破群雄 , 征北元 , 建立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明帝国 。
文章图片
一个能驾驭大才的人 , 才是真正的大才 。 后世之人都说刘伯温其智近妖 , 但却忽略哪怕是算无遗策的刘伯温 , 也让朱元璋的帝王权术折腾得够呛 。 谁也不晓得 , 这个穷苦出身的朱重八 , 哪里修得的如此城府 。 但是步步谨慎 , 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的朱元璋 , 却在身处权力最巅峰时接连失算了两次 , 正是这两次致命的失误 , 直接导致明初又一次的风云突变 。
第一次失算:分封诸子 , 藩王守国
分封子孙为藩王 , 其实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 已经用事实论证这是一种一定引起国家动荡的制度 。 西汉的七国之乱差点打空了文景之治 , 而西晋的八王之乱更是成为游牧民族入侵的导火索 , 让中原陷入百年战乱 。 所以自两晋之后 , 这种制度几乎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
文章图片
但是朱元璋却认为宋元的衰弱 , 是宗室无力所造成的 。 从1370年到1391年 , 朱元璋进行了三次大型分封 , 将自己的23个儿子分封为亲王 , 各领封地 。 在朱元璋的蓝图中 , 朱氏子孙戍守各地 , 拱卫朝廷 , 是保证大明江山永固的重要措施 。
文章图片
【青史佐酒|却害苦自己的孙子建文帝,乐坏了朱棣,朱元璋一生只失算了两次】其实除了朱元璋本人之外 , 大臣们都知道 , 藩王拱卫朝廷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状态 。 叶伯巨就写了篇《奉诏陈言疏》 , 劝谏朱元璋“今裂土分封 , 使诸王各有分地……何不观于汉、晋之事乎?”叶伯巨的话 , 一针见血 , 奈何朱元璋却认为这是“间吾骨肉” , 下令将叶伯巨下狱 , 让其饿死狱中 。
第二次失算:诛杀功臣 , 扫清障碍
其实在叶伯巨的《奉诏陈言疏》中 , 除了劝谏“分封太侈”外 , 还认为朱元璋“用刑太繁” 。 这也是朱元璋最大的历史污点 , 大兴牢狱 , 诛杀功臣 。 很多人都将这归咎于朱元璋的性格 , 说他喜怒无常 , 伴君如伴虎 。 但其实如果换个角度考虑的话 , 你会发现 , 其实朱元璋是最清醒的那个人 。
文章图片
1398年 , 被朱元璋倾注全部心血培养的太子朱标 , 在巡视关中回京后 , 积劳成疾 , 不久病逝 。 朱标的去世对朱元璋意味的不仅仅是丧子之痛 , 更重要的一点 , 是彻底打乱他对大明王朝的布局 。 如果说仁义宽厚的朱标还能够广聚人心 , 那么皇长孙朱允炆 , 则完全没有任何能力驾驭住开国的这帮淮西勋贵 。
文章图片
这一点朱元璋比任何人都清楚 , 在确定朱允炆做下一代接班人后 , 朱元璋就下定了决心 , 那就是替自己的孙子背一次黑锅 , 为他扫清障碍 。 1380年 , 朱元璋杀胡惟庸 , 连坐其党羽 , 废除丞相制度 。 1393年 , 锦衣卫参奏蓝玉谋反 , 牵连者接近3万 。 “胡蓝之狱”后 , 明朝庙堂的权臣和骄兵悍将 , 基本清除 。
人算不如天算的靖难之役
朱元璋设想的 , 是让朱允炆能够在内无权臣当国 , 外有宗亲拱卫的安逸环境下 , 猥琐发育 。 但是朱元璋却低估了两个人 , 一个孙子朱允炆 , 一个儿子朱棣 。
文章图片
朱允炆即位之后 , 首先第一件事 , 就是“仁政化民” , 他平反洪武冤狱 , 赦免那些被朱元璋下狱的功臣子弟 。 在缓和社会矛盾后 , 朱允炆开始了第二个计划—削藩 。 1398年起 , 朱允炆开始大肆加罪藩王 , 废王夺国 , 雷厉风行 。 燕王朱棣知道自己是朱允炆的下一个目标 , 便在北平起兵造反 , 号称“奉天靖难” 。
- 青史回声|为啥从来没想过烧毁司马懿的军粮呢,诸葛亮六次北伐
- 青史记|贾政究竟为何对王夫人厌如鸡肋?你看王夫人房里摆着什么
- 青史佐酒|嘉庆皇帝更憎恶这位“宇宙区长”,刘墉是好官?相较于大贪官和珅
- 暖宝Peter妈妈|杀死关羽这么好的战绩,为什么没有名留青史?,吕蒙白衣渡江
- 洞察军事|三国投降的四大名将,前三位都名垂青史,而他却被世人唾弃千年!,原创
- 青史留名|孔子身为圣人,却用手段杀了此人还暴尸三日,成为一生污点,原创
- 青史佐酒|而是有难言之隐,秦始皇为何一生都没有选立皇后?并非没有人选
- 青史记|王熙凤何以会被休?贾琏拔剑追赶,早已说透,有贾母做主
- 青史记|劈手夺锦的太监浮出水面,贾元春究竟被谁出卖?三更半夜
- 青史佐酒|一个当代子房,一个黑衣宰相,谁是大明第一智者,刘伯温和姚广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