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端午·文化|端午竞渡时,龙与舟是如何绑在一起的?


龙舟|端午·文化|端午竞渡时,龙与舟是如何绑在一起的?
文章插图
四川在线采访人员 吴平整理
今天是端午节,天府新区麓湖水城“麓湖龙舟节 龙舟竞渡”激烈开赛,此外,以龙舟为主题的工作坊也游客提供了更多深度文化民俗体验。
和西方的“飞龙”、“火龙”不同,我国的龙文化中,龙王常常是司水的神,这一区别从何而来?又是从何时起,龙和舟绑在一起,并成为一项长盛不衰的民间竞技?
起于吴越,源于龙图腾
早在7000多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加上木桨划舟。《淮南子·齐俗训》记载: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龙舟|端午·文化|端午竞渡时,龙与舟是如何绑在一起的?
文章插图
南方水网地区,舟是最普遍的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在休闲时相约划船比速度,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竞渡的雏形。
至于龙,古籍《说苑·奉使》等说吴越之民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这种习俗来源于对龙图腾的崇拜。
吴越人民为表明自己是“龙”的后裔和对龙祖的尊重,祈求龙神来保护生命安全和避免蛇虫之害,每年五月初五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龙祭。
在祭祀仪式上,将龙形图案纹饰在身体上,把乘坐的木船刻画成龙的形状,龙首高昂,龙尾翘起,涂上各种彩色,称为龙舟,龙舟就这样产生了。
我国最早有关龙舟的记载,见于先秦记述周穆王事迹的古书《穆天子传》:“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
晋代司马彪的《后汉书·礼仪志》记述,夏商周龙舟竞渡有些在夏至节举行。自从人们用以纪念屈原后,便多在端午节赛龙舟了。
龙舟|端午·文化|端午竞渡时,龙与舟是如何绑在一起的?
文章插图
龙舟|端午·文化|端午竞渡时,龙与舟是如何绑在一起的?】从草龙到楼船,制作繁简有别
民间用来竞渡的龙舟与皇家龙舟不可比肩,一般都做得窄小狭长一些,以利于比赛。据《金阊民俗史话》记载,竞渡龙舟前装木制龙头,后装龙尾。大型的龙舟中舱有3层彩楼,高至9米,雕刻或彩绘,十分精细,旗幡绣伞,罗列前后,锦绣满船。
但也有一些贫穷的乡镇,因无力置办龙舟,便用农船或渔船临时改装,用纸扎的龙头龙尾装于木船前后,再用绘满鳞甲的布幔围之,因草草而成,被称为“草龙”。
龙舟制作的要求很高,在动工前还须斋戒沐浴、焚香、拜神,一点儿也不能马虎。木料多数都选用上等大木料来,龙头更是必须用整块的桧木来雕刻,以求灵气十足。
传说,很多地方制造龙舟有个偷树的风俗,在制造龙舟前,首先要偷树。被偷的人家认为,用他家的树作龙舟是吉祥的征兆,发现偷树的不会动真格地追赶。
制造龙舟的速度非常快,用时一般不超过3天,有时一天一晚即可。参加制造龙舟的人员,除掌脉师收包封和一斗米外,其余人等一律不要工资,都要吃自己的饭,主动做事,铁匠连钉具都要捐送。
龙舟|端午·文化|端午竞渡时,龙与舟是如何绑在一起的?
文章插图
龙舟艺术 融建筑绘画雕刻为一体
到了宋代,龙舟种类的多样化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元人王振鹏所绘的《龙池竞渡图卷》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中绘画的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
有的地区的龙舟还存有古风,如“龙头太子”。据记载,古代西湖上的龙舟,船首有龙头太子和秋千架,太子立而不动,秋千上下推移。苏州的龙舟的船头亭上,也选面端貌正的儿童,装扮成台阁故事,称龙头太子。船尾由擅长嬉水的小儿表演“独占鳌头”“童子拜观音”“指日高升”“杨妃春睡”等节目。
有赛有歌,龙舟的N种玩法
龙舟并非一味的比拼速度,在不同地区还有各种花样划法,具有表演的含义。如广州的龙舟,人们将桨叶插入水中,再往上挑,使水花飞溅。船头船尾的人有节奏地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
浙江余杭县龙舟,有的是让人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来,如龙吞云吐雨一般。
也有的是游船式竞渡。如《淮南子·本经训》记载:龙舟鷁首,浮吹以娱。人们划着龙船、摇船在水上奏乐、游玩。
宋代吴自牧的一部介绍南宋都城临安城市风貌的著作《梦粱录》中记载,南宋杭州有“龙舟六只,戏于湖中”。湖上的龙舟也是属于画舫游船的性质。
在划龙船时,还有助兴的龙船歌。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歌声雄浑壮美,有“举揖而相和之”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