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理|都放弃了两种朋友圈,真正聪明的人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有的人八面玲珑 , 跟谁都合得来 。 有的人看起来有些孤僻 , 却总有那么一两个知心好友 。
到底是朋友多更好 , 还是朋友少更好呢?
随着生活质量以及受教育程度的提高 , 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朋友精而不多为上” 。
对于年轻人来说 , 不论是逛街、旅游 , 或是聊天、讨论 , 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小号朋友圈 。
而一个大家庭也可能出现关系不和睦的情况 , 因此不少长辈选择单独建立一个小型家庭群 , 里面都是自己的直系亲属 。
第一心理|都放弃了两种朋友圈,真正聪明的人
文章图片
为什么现在的人都喜欢缩小自己的朋友圈呢?
因为他们意识到有些所谓的朋友不能交 。
根据金盛华教授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 , 价值观的向中度是价值观与行为关系中的调节变量 。
即一种价值观越是接近个体的核心价值体系 , 那么这种价值观对人的影响越大 , 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也越大 。
该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种情况 , 即是说 , 对于现在的很多人而言 ,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 , 他们都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更有益的朋友圈 。
因为这种价值观的向中度非常高 , 非常接近他们的核心价值体系 。 因此他们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缩小朋友圈、隔离一些人的行为 。
第一心理|都放弃了两种朋友圈,真正聪明的人
文章图片
可以说 , 在当今社会 , 放弃一些没有价值的社交是一种普遍现象 。
对于那些聪明人来说 , 他们放弃了一些社交 , 虽然损失了一些人脉 , 但是得到的好处却远远大于损失 。
酒肉朋友很多人都有一些酒肉朋友 , 或许是曾经拥有 , 亦或是现在正在一起喝酒吃肉 。
酒肉朋友有一个共同点 , 那就是酒桌上称兄道弟 , 酒醒后谁认识你 。
虽然说有些酒肉朋友确实是过命的交情 , 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 , 酒肉朋友只是学习工作之余的一种消遣罢了 。
在酒桌上 , 人们酒过三巡 , 众人之间就开始称兄道弟 。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跟我说 , 我能帮就帮” , 结果酒醒后才发现连微信都没加 , 连对方的名字都不知道 , 更别提帮忙了 , 有的甚至一辈子都没再见过面 。
第一心理|都放弃了两种朋友圈,真正聪明的人
文章图片
其实也不是说这些人都是说话不算数的人 , 而是酒精和情境的力量在其中作祟 。
酒精是一种抑制剂 , 能够抑制神经活动 , 抑制你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各种认知活动 。 所以说人在喝醉之后走路不稳 , 看东西飘忽不定 , 记不清刚才说过的话 。
说话也是直来直去 , 想到哪边说哪 , 跟说梦话一样 , 吐词也含糊不清 , 这都是拜酒精所赐 。
而情境的力量则更是强大 。
心理学家津巴多曾做过一项实验 , 邀请一些大学生进入监狱(斯坦福大学的某个地下室) , 然后观察他们的行为 , 结果发现他们假戏真做 , 犯人越来越卑微 , 看守越来越残暴 。
可见情境能够深刻地影响一个人的行为 。
第一心理|都放弃了两种朋友圈,真正聪明的人
文章图片
酒桌上 , 众人推杯换盏、称兄道弟、其乐融融的情境 , 加上酒精的作用 , 人们想抵抗都难 。
所以说 , 很多酒肉朋友只是情境力量和酒精形成的一种虚假关系 , 不能当真 , 而聪明的人深知其中利害 , 因此抛弃这种关系选择明哲保身 。
深陷金钱泥沼的朋友当今社会 , “金钱至上”思想大行其道 , 很多人明确表示活着就是为了钱 , 没有钱 , 毋宁死 。
再加上媒体中各种名车、豪宅、美女帅哥、奢华生活的轮番轰炸 , 导致很多人深陷金钱泥沼无法自拔 。 所以有些女人为了钱 , 甘愿被包养当小三 , 寄人篱下 , 有些男人也选择当小白脸 , 过着幸福的“钢丝球”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