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在明朝贪污60两银子就杀头,清朝为什么改成超过2万两才杀

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国君孟昶 , 是历史上著名的亡国之君 。 他在位期间 , 耽于逸乐 , 每天与花蕊夫人醉生梦死 , 最终在宋朝大军攻击下国破家亡 。 不过这个孟昶也并非生来就是不成器的货色 , 他在登基初期的几年内 , 也曾认认真真治理国家 , 勤政爱民 , 整顿吏治 , 干得有声有色 。
孟昶的文采很好 , 他为了诫勉各地官吏洁身自律 , 写过一首著名的“官箴”诗:“尔俸尔禄 , 民膏民脂 。 下民易虐 , 上天难欺” , 苦口婆心教诲官员们要清廉自守 , 不可见利忘义 。 孟昶的想法 , 也是历代皇帝们共同的想法 。
自古以来 , 贪官污吏就是国之大害 。 他们占据高位 , 手握大权 , 不仅不去报效国家、为民造福 , 反而把手中权柄当成捞取不义之财的工具 , 挖空心思徇情枉法 , 中饱私囊 。 他们的存在 , 不仅侵吞了海量的国家财富和民脂民膏 , 还严重败坏了朝廷形象 , 践踏国家法律尊严 , 危害之严重可谓罄竹难书 。
【爱历史】在明朝贪污60两银子就杀头,清朝为什么改成超过2万两才杀
文章图片
历代皇帝为了惩治贪官污吏 , 也是想尽办法 , 费尽心机 。 但是“自古财帛动人心” , 金银财宝的诱惑 , 是如此强烈 , 总会有一批又一批官吏如飞蛾扑火一般铤而走险 。 为了彻底压下这股歪风邪气 , 皇帝们制定了极为严厉的惩戒手段 , 其中数明太祖朱元璋下手最狠 。
【爱历史】在明朝贪污60两银子就杀头,清朝为什么改成超过2万两才杀
文章图片
《廿二史札记》记载 , 明朝开国后 , 朱元璋为了严惩敢于以身试法的贪墨之徒 , 制定了近乎残酷的惩罚标准:“明祖严于吏治 , 凡守令贪酷者 , 许民赴京申诉 。 赃至六十两以上者 , 枭首示众” 。 哪个官员只要敢于贪墨超过60两银子 , 一概杀头 , 绝不姑息 。 朱元璋铁腕无情 , 说到做到 。 在洪武年间掀起的十余次屠戮功臣浪潮中 , 数万人掉了脑袋 , 很多人被杀的原因其实并不是什么“功高震主” , 而是贪墨腐化 。
【爱历史】在明朝贪污60两银子就杀头,清朝为什么改成超过2万两才杀
文章图片
到了清朝时 , 这种局面却为之一变 , 处理贪墨官吏的标准大大提高 。 《雍正上谕》记载 , “挪移一万两以上至二万两者 , 发边卫充军;二万两以上者 , 虽属挪移 , 亦照侵盗钱粮例拟斩” 。 一下子把处斩标准提高了三百多倍 。
乾隆四十六年 , 甘肃发生一起震动天下的特大贪墨案件 。 甘肃布政使王亶望 , 勾结各县地方官 , 大肆推行“捐银纳官” , 说白了 , 就是让豪绅富户可以向官府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粮 , 成为“国子监生” , 获得做官的资格 。 按理说 , 这笔巨额银两应当如数上缴国库 , 但利欲熏心的王亶望 , 却与各县官员通同作弊 , 以“甘肃旱灾、赈济灾民”为由 , 把这笔钱全部私分侵吞 。
案发之后 , 乾隆皇帝暴跳如雷 。 因为甘肃这起贪墨案件 , 无论涉及官吏人数之多 , 侵吞银两之多 , 都创下清朝开国以来纪录 。 盛怒的乾隆下旨严加惩处 , “冒赈至二万以上皆死 , 於是坐斩者栋等二十二人” 。 共有22个贪墨银两超过2万两的官吏被处死 。
【爱历史】在明朝贪污60两银子就杀头,清朝为什么改成超过2万两才杀】清朝皇帝为什么把斩杀贪官污吏的标准定得这么高?因为问题根源与他们自己密切相关 。 清朝皇帝对待大臣非常吝啬 , 一品大员每年的俸禄只有180两银子 , 180斛米 。 七品县令 , 一年只有45两银子 , 45斛米 。 官员们靠这点收入 , 要应付一家老小生活开支、雇佣幕僚、奴仆 , 迎来送往交际招待 , 显然根本不敷使用 。
在此前提下 , 清朝官吏们贪墨之风盛行 , 几乎有官皆贪 。 清朝皇帝们在官员俸禄上省下大笔银子 , 也对这种情况心照不宣 , 默认官吏们“吃个半饱自己去找”的灰色牟利手段存在 。 结果这种局面引发恶性循环 , 贪墨之风愈演愈烈 , 吏治日渐败坏 。 虽然清朝皇帝们后来有所警觉 , 采取过养廉银等手段 , 但已经积重难返 , 清朝覆灭也就不可避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