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遗产日|家门口体验下沙烧卖制作 航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自然遗产日|家门口体验下沙烧卖制作 航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文章插图
自然遗产日|家门口体验下沙烧卖制作 航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今年6月12日是全国第五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正值端午期间。“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浦东新区航头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系列活动在航头镇文化服务中心鹤沙分中心举行。
“把烧卖皮擀成荷叶边形状,再把一两肉馅放在皮子里,用勺子铺平。”市级非遗项目下沙烧卖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郑玉霞正在台前演示下沙烧卖的制作方法,“最后,手用力一捏一揪,就成型了。待水烧开后,蒸上9分钟,就能享用鲜嫩多汁的下沙烧卖。”
自然遗产日|家门口体验下沙烧卖制作 航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文章插图
下沙烧卖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明代时,下沙是个因盐而兴的地区,也常常遭受倭寇的侵扰。16世纪时,政府派兵到下沙抗倭,老百姓便用精美的点心慰劳将士。由于平倭大军人多,乡人们和粉捏皮,剁肉拌馅,当时恰逢新笋出土,便用竹笋和肉做馅,包起了馄饨不像馄饨,饺子不像饺子的点心,上笼蒸熟。新出笼的美味点心深得将士们喜爱,有人问这是什么点心,乡人颇为风趣地回答:“烧卖,边烧边卖。”“烧卖”由此得名。
自然遗产日|家门口体验下沙烧卖制作 航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文章插图
下沙烧卖外形修长,上笼蒸熟后更是变得晶莹剔透。咬一口下去,满满的汁水。“这个馅料是有秘方的,里面有猪肉、鲜笋以及皮冻等原料。我的妈妈是下沙饭店的经理,从她师父手中学会了这门手艺。我也会继续传承发扬下去。”郑玉霞说。
陈晨带着5岁的儿子陈千诺来体验下沙烧卖制作。“我从来没有吃过烧卖,更没有做过,感觉很新鲜。回家后还想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小陈说。陈晨表示,自己是北方人,以前很少能接触这道江南美食。“有这样一个亲子活动的机会,顺便普及了烧卖的历史渊源,很值得。”
当天,航头镇文化服务中心鹤沙分中心内还举办了舞蹈《卖盐茶》学习、土布香囊制作、三角粽制作、五色蛋袋等体验活动。
自然遗产日|家门口体验下沙烧卖制作 航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文章插图
自然遗产日|家门口体验下沙烧卖制作 航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文章插图
自然遗产日|家门口体验下沙烧卖制作 航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文章插图
自然遗产日|家门口体验下沙烧卖制作 航头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文章插图
近年来,航头镇不断挖掘本土地域特色,顺延“盐”“鹤”“家”文脉,通过举办传授班、文艺创作、巡演展示、新媒体宣传等方式,对民间舞蹈《卖盐茶》《下沙烧卖制作技艺》和《浦东端午习俗》三项市、区级非遗项目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保护传承,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栏目主编 张琪
摄影 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