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的品位|同样是平台召对 为什么袁崇焕结局悲惨而林则徐得以善终?,原创( 二 )


十三日 , ‘第六起召见 , 亦有两刻 。 蒙垂询:能骑马否?旋奉恩旨:在紫禁城内骑马 。 外僚得此 , 尤异数也 。 ”
十四日 , “寅刻 , 骑马进内 , 递折谢恩 。 第五起召见 。 蒙谕云:‘你不惯骑马 , 可坐椅子轿 。 ’谨叩头 , 又谢 。 ”
十五日 , “卯刻 , 肩舆入内 , 第四起召见 , 约三刻有余 。 旋奉谕旨:‘颁给钦差大臣关防 , 驰骚前往广东 , 查办海口事件 , 该省水师兼归节制 。 钦此 。 ”’
十六日 , “寅刻 , 肩舆入内 , 递折 , 第七起召见 , 约有三刻 。 出 , 赴军机处 , 领出‘钦差大臣关防’ 。 满汉篆文各六字” , 系乾隆十六年五月所铸 , 编‘乾字六千六百十一号’ 。 回寓封存 。 ”
十七日 , “卯刻 , 肩舆入内 , 第五起召见 , 约两刻零 。 ”
十八日 , “卯刻 , 肩舆入内 , 第六起召见 , 约有三刻 , 谕令 , 即于是日跪安 。 计自到京后召见凡八次 , 皆上毡垫 。 ”
于是二十三日 , “午刻 , 开用‘钦差大臣关防’ 。 焚香九拜 , 发传牌 , 遂起程 。 由正阳门出彰仪门 。
这两次平台召见 , 虽然次数不一样 , 崇祯召见三次 , 道光召见了八次 , 但总的时间是差不多的 , 大致有5小时 , 但产生的结果却大不一样 。 崇祯召见袁崇焕后 , 明朝只延续了17年 , 而道光召见林则徐后 , 清朝又延续了71年 。 更为人所感慨的是袁崇焕和林则徐两人的命运 。
日常生活的品位|同样是平台召对 为什么袁崇焕结局悲惨而林则徐得以善终?,原创
文章图片
平台召对之后 , 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态度逐渐改变 , 到崇祯二年十月的北京城保卫战时 , 已经对袁的忠诚产生怀疑 , 后面更是将袁崇焕以通敌的入狱 , 而后将其凌迟 。 崇祯皇帝这一行为也被视为自毁长城 , 17年后明朝灭亡 。
而平台召对以后 , 林则徐却是得到了道光帝的充分信任 , 虎门销烟更是成为世界禁毒史上的典范 。 鸦片战争以后 , 道光迫于压力撤了林则徐的职 , 然而明贬实保 , 将林则徐保护了下来 。 “伊犁充军”5年后 , 林则徐再度起用陕甘总督 , 云贵总督等职 , 咸丰即位后 , 林则徐依然被重用 , 死后更是得到“文忠”这一谥号 。
同是危急关头得到皇帝重用的臣子 , 为何结局如此大不相同?除了明清两朝面对的危机程度不同以外 , 更重要和君臣间的性格息息相关 , 两次召对的详细记录已经暴露得很充分了 。 崇祯帝是天性刚愎而狐疑、用人必疑 , 而袁崇焕恰恰是“为人慷慨”、“负胆略”、“以边才自许” , 君臣间缺乏互信 。 崇祯三次召见袁崇焕 , 袁崇焕担忧的不是自己的策略失效 , 也不是敌人凶猛 , 而是担心后方的威胁 。 他多次强调 , “驭边臣与廷臣异味” , “任而勿贰 , 信而勿疑” , 君臣的互不信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
道光召见林则徐 , 为君者亲切关怀 , 殷殷嘱托 , 从赐予毡垫到亲自安排林则徐入宫时的交通工具 , 令为臣者有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 而相较下 , 崇祯则是“喻于利” , 不吝封赏 , 赐予蟒玉银币 。 林则徐被贬后 , 说:“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 。 ”可见道光的思想工作做得有多到位了 。
而且从君臣召见的细节来看 , 崇祯由于年轻气盛 , 显得性急 , 五年复辽这种大事 , 竟然用5天时间就决定了下来 , 其中还包括协调六部、赏赐尚方剑等事 。 崇祯不了解袁崇焕此人 , 也不了解他的复辽方案是什么 , 所以一上来才“咨以方略” , 等袁崇焕解释清楚 , 崇祯也没深思熟虑 , 而是急于建功 , 于是便夸下海口 , 答应给袁崇焕最大的信任和支持 。 而崇祯多疑的性格 , 又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 。
日常生活的品位|同样是平台召对 为什么袁崇焕结局悲惨而林则徐得以善终?,原创
文章图片
道光皇帝则不一样 , 在召见林则徐之前 , 已经对他的为人、禁烟方略有所了解 , 多次平台召见不过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方案 , 面授机宜 。 而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也是深思熟虑 , 在任命发布后 , 来林则徐祝贺者众多 , 说明是众望所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