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禹迹图》是如何编制的?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中国日报》专版刊发《圣贤之声回响千年》文章 , 介绍《中国禹迹图》的编制过程、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 现全文登载并译成中文 , 以供同仁参阅 。
【历史故事】《中国禹迹图》是如何编制的?
文章图片
▲《中国日报》2022年6月11日报道
在中国 , 大禹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 , 他也是一个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 。 一般认为 , 正是大禹建立了夏王朝(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 从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王朝统治的序幕 。 如果你去到中国 , 甚至是一些蹒跚学步的孩童都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位圣人治理上古时期大洪水的丰功伟绩 。
【历史故事】《中国禹迹图》是如何编制的?
文章图片
▲大禹汉画像
的确 , 人们经常会说道:“盖九州之中 , 禹之迹无弗在也 , 禹之庙亦无弗有也”——作为古代中国的一个地理区划概念 , “九州”早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而近期一幅地图及其相关资料的出版发行让人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大禹留给后世的遗产 。 这幅名为《中国禹迹图》的成果由正图、说明、表格、照片、资料汇编等五部分组成 。 从全国1000余处禹迹中 , 精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23个点 , 分属11个流域 , 详细记述了“禹迹” 。
“这些禹迹点绝不是简单地罗列 , ”《中国禹迹图》主编之一 , 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副会长邱志荣表示 。 “它们是破解历史文化大案一项重要的学术探究 。 ”
首先 , 《中国禹迹图》对“禹迹”进行了清晰严格的界定 。 编制该图的专家们表示 , 所谓禹迹 , 就是根据史料中有关大禹治水及其他活动足迹和传说的记载 , 至今留存的有关大禹的祭祀活动、纪念建筑设施、地物表征、碑刻题刻、地名遗存物等不可移动的自然、历史物质遗存、遗址、遗迹 。
“这些禹迹点都是专家学者们经过精挑细选确定的 , ”邱志荣介绍到 。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 就有多名学者开始了对各个禹迹的走访、考证 。 这些研究都为编制和出版《中国禹迹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
利用该图以及相关的辅助资料 , 读者们可以快速方便地找到某个禹迹点所处的位置 , 找出它的名称、所属类别、现状、起源年代以及出处等 。
一段时间以来 , 有些学者认为大禹只是传说中的人物 , 而非真实的历史存在 。 但是现代考古学和历史学的一些新发现已经让学界和公众重新审视大禹以及大禹治水的历史性 。 比如 , 20世纪60年代 , 在我国的河南省偃师二里头考古发现了早于商朝(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宫殿和宗庙遗存 。 再比如 , 20世纪70年代发掘出的河南省登封王城岗遗址 , 被认为是先秦文献所载的禹都之阳城 , 约始建于公元前2070年 。 同样 , 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距今1万至4000年的黄淮流域、长江中下游和太湖平原等地区已存在多个区域文明 。
【历史故事】《中国禹迹图》是如何编制的?
文章图片
▲河南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事实上 , 先贤们早在宋代时期(960-1279)就开始编制《禹迹图》了 。 现存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一块石碑上即存有《禹迹图》 , 刻于1136年 , 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最杰出的国家地图之一 。
【历史故事】《中国禹迹图》是如何编制的?
文章图片
▲西安碑林《禹迹图》
而《中国禹迹图》的编制实则在2017年就已经开始了 , 当时邱志荣和一众学者启动了《绍兴禹迹图》的编制工作 , 并于2018年发布该图 。 又经过了一年的努力 , 《绍兴禹迹图》又被进一步扩展 , 覆盖了整个浙江省 。 2019年 , 《浙江禹迹图》应运而生 。 绍兴能够成为禹迹图的“核心”和“焦点”也绝非偶然 , 因为正是在绍兴 , 中国的始皇帝秦始皇(前259-前210)“祭大禹” , 开创了帝王祭禹之先河 。
绍兴也是大禹长眠之地——大禹陵就坐落在绍兴市越城区东南稽山门外会稽山麓;同时 , 绍兴还是大禹最广为流传的故事的发生地之一 。
【历史故事】《中国禹迹图》是如何编制的?
文章图片
▲绍兴大禹陵/郭民军摄
相传大禹治水期间 , 在绍兴遇到涂山氏女 , 两人一见倾心 , 喜结连理 。 但是婚后没有几天 , 大禹就不得不继续踏上治理洪水的征程中 , 一去就是13年 。 这13年里 , 因担心治水进度 , 他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 。 在此期间 , 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女在家里日盼夜盼 , 天天盼望夫君平安归来 。 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过去了 , 涂山氏女望穿了秋水 , 还是不得见禹 。 据说她不禁叹息 , 吟咏着“候人兮 , 猗!”有些学者认为 , 虽然仅是简单的四个字 , 这却是中国女性所做的第一首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