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小长假第一天,由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主办的2021年周浦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暨第56届端午节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走进周浦公园,为端午佳节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这次的展会汇聚了众多非遗文化:有百年前浦东宣卷演唱、有江南丝竹合奏,还有上海海派芦苇画。“浦东宣卷”的舞台前挤满了游客。周福妹等表演者用古老的曲调,创作了新词。游客们纷纷说,宣卷用浦东方音演唱,亲切,好听,有味道。
文章插图
浦东周浦宣卷在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遗目录。浦东周浦宣卷是江南传统的民俗民间艺术之一,唐宋时期即有记载。明清时期,流行于苏州一带。晚清时,宣卷由苏州传入浦东周浦,与浦东说书、锣鼓书、上海说唱和上海评话一样,属于为数不多的化用本地曲调的上海本土地方性曲艺品种,是上海曲艺的重要代表,体现着上海本土曲艺文化的特有风采。可喜的是,周浦镇文化服务中心于去年成立了“浦东宣卷”传承传唱队,深入到学校、社区、乡村传承传唱非遗经典。
芦苇编织也是浦东的非遗项目。周浦镇沈西村的施华鑫是一个芦苇编织能手,他用青青芦叶精心编织出乡野中各种形态的蚂蚱等动植物。老施还把芦苇编织传授给妻子、女儿以及外甥女。展会上,她们祖孙三代围在展台前,一起编织蚂蚱,一起手工制作芦苇画,成了这届民俗展演的一大亮点。
文章插图
另一边,周浦实验学校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展台前画糖画。4名学生分2人一组,一人负责熬制糖浆,另一人则举着不锈钢勺,专心致志地用糖浆在光洁的石板上绘制出一幅幅晶莹剔透的糖画。片刻间,凤凰、蝴蝶、胡萝卜等图样跃然“板上”,赢得游客的一片赞扬声。
文章插图
“以往画糖画都是老艺人,现在糖画被学校引入课堂,作为学校的拓展课。”4名“糖画传人”都是初中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她们在传承传统糖画技艺的基础上更有创新:学生们改良了传统糖浆配方,在其中加入柚子茶,如此绘制出的糖画不仅更晶莹,吃起来甜蜜中还透着清香。“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糖画,顿时觉得端午节甜蜜蜜的。”一位游客啧啧称赞道。
端午节当然离不开粽子,展会上,包粽子、做香袋的展台前围满了游客。不少游客争着向乡村老妈妈学包粽子,学做香袋。老妈妈们都有50多年的包粽历史,包粽的技艺堪称一流,展台上放着三角粽、桑蚕粽、扎粽、小脚粽、迷你粽等她们包的各类粽子,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文章插图
栏目主编:王志彦 文字编辑:王志彦
【 浦东|端午文化走进公园:上海初中生成为“糖画传人”,改良的糖浆配方让游客称赞】来源:作者:王志彦 陈军贤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艺术培训|德州市文化馆2022年“德艺课堂” 春季公益艺术培训开始招生!
- 文化节|沪上首家传统文化传承中心——“北站传统文化传承中心”揭牌成立
- 中国艺术|新文化地标展现中华瑰宝魅力
- 刘毅:塑造上海工业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IP”|M50弄堂计划 | 艺术
- 京话日报|呈现北京文化的历史横断面——夏晓虹谈《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 盐运|四川自贡沿滩举办盐运文化书法作品展 50余件作品展现千年盐运文化
- 新闻记者|安徽省首家文化遗址检察工作站揭牌
- 快时代里的“慢美学”,二十四节气藏着中国智慧|文化时评 | 二十四节气
- 剪纸作品|非遗剪纸传承人痴迷剪纸30余年 希望留住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