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袅|可真的是赵国占了上风吗?,秦赵和氏璧之争完璧归赵

【炊烟袅|可真的是赵国占了上风吗?,秦赵和氏璧之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于公元前279年进行 , 在此之前秦昭襄王向赵国提出交易请求 , 以十五城的代价换取和氏璧 , 赵国举国不信秦国愿以十五城的代价换取和氏璧 , 但奈何畏惧强秦 , 无奈之下只得派蔺相如携壁前往秦国与秦商讨以城易壁的相关事宜 。
蔺相如到秦国后凭借一番不卑不亢的操作既让秦王沐浴斋戒了五天又毫发无损的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一时传为佳话并流传后世 , 是为完璧归赵 。 可秦国并未就此罢休 , 秦昭襄王又送上国书要约赵惠文王与渑池一会商谈会盟 , 赵王惧怕可不得不出席 , 带上了上大夫蔺相如陪同随行 , 到了渑池秦王威风八面令赵王为其鸣瑟 , 迫于国力赵王不得不从 , 赵王鸣瑟后脸色铁青 , 蔺相如见状上前据理力争 , 使得秦王不得不击缶作为回应记入史册 , 护住了赵国的颜面 , 回国后赵王大喜 , 封蔺相如为上卿 , 传为美谈 。
炊烟袅|可真的是赵国占了上风吗?,秦赵和氏璧之争完璧归赵
文章图片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炊烟袅|可真的是赵国占了上风吗?,秦赵和氏璧之争完璧归赵
文章图片
渑池之会
可流传千年下来的美谈真的是赵国占了上风吗?是赵国得到了便宜了吗?并非如此 。 为何那么说?赵国并没有损失一兵一卒 , 和氏璧也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赵国也并未失了颜面 , 秦国威风凛凛却一点便宜也没有得到理应是赵国的上风 , 可结合当时的情形去看 , 并非如此 。
当时的秦国正要出兵攻打楚国 , 当时楚国的疆域之辽阔可谓战国最广 , 秦国必倾国之兵战楚才有把握 , 可在于楚国交战之时 , 如若北方的赵国南下攻打秦国 , 那秦国可就腹背受敌了 , 所以在出兵楚国前 , 秦昭襄王必须要弄清楚赵国的真正意图 , 其在位之主此时是否畏惧秦国或对秦国有其他方面的打算 , 可赵国并未猜透秦国之意 , 是为了那块和氏璧?还是为了要借会盟羞辱赵国或者打听赵国虚实以方便攻打赵国?可从秦王索要和氏璧赵国就不得不派人送到秦国攻楚的关键时刻约赵王渑池之会时赵王不情愿也得鸣瑟的情况下秦王清楚的明白了赵国不会在秦国攻楚国之时出兵救楚在背后给秦国来一刀 , 而后秦国顺利攻陷了楚国近大半疆域迫使楚国迁都 , 秦东出之大战略迈出了关键又坚实的一步 。
细思秦赵两国之争 , 颜面上的争端 , 和氏璧之争 , 鸣瑟击缶的史书记载之争 , 相较于大片辽阔的疆土来说又算的上什么呢 , 看似赢得了与强秦之间的对话 , 可实际上损失的却是楚国这一并未交恶的大国 , 赵国赢得了面子 , 秦国赢得了战略 , 孰轻孰重呢 。 往后再细想 , 若是赵国看透了秦国的真正意图出兵救楚使楚国保留了战力 , 那之后的长平之战是否就不会败的如此之惨了 。 从根本上来说 , 赵国占了一时的上风但丢失的却是往后数十载与秦国争锋的底气与盟友 , 得不偿失 。
炊烟袅|可真的是赵国占了上风吗?,秦赵和氏璧之争完璧归赵
文章图片
秦昭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