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海地产小达人|川海商学院Tips:女子利用航班延误理赔300万被抓!网友怒了:这也算骗保?( 二 )


中国保险学会与金融壹账通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智能风控白皮书》显示 , 保险领域欺诈比例高 , 手段多样难以防范 , 全球每年约有20%-30%的保险赔款涉嫌欺诈 , 比如我国车险领域欺诈渗漏比例约达20% 。
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运用大数据开展反保险欺诈工作的通知》显示 , 要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行业联防与执法协作为助力 , 全面协同推进反保险欺诈工作 , 有效识别和防范保险诈骗 。
律师认为不构成犯罪
李某利用保险公司的规则漏洞获得了赔偿 , 是否就构成了犯罪 , 应该追究刑事责任引起了热议 。
甚至有网友称:“延误了才赔 , 不延误就不赔 , 李某最多也就是投机 , 保险公司自己技不如人就掀桌子了 。 ”
北京市才良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才亮认为 , 李某的行为即使有不当 , 但不构成犯罪 , 更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 因为飞机是否延误是决定保险理赔的关键 , 这作为投保人的李某决定不了 。
保险诈骗罪 , 在《刑法》第198条中规定 , 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 , 违反保险法规 , 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 , 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 , 数额较大的行为 。 构成保险诈骗罪核心的要件之一 , 就是投保人是否虚构了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是制造了保险事故 。
王才亮认为 , 正是由于航空保险的特点是以航班延误来构成赔付条件 , 而航班延误不是投保人所能掌控的 , 也不可能是投保人的行为能造成的 。 李某的行为缺乏法律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要件 , 因而不构成犯罪 。
需要说明的是 , 李某与保险公司的行为是一种合同纠纷 , 保险公司要维护自己的权益 , 可以通过起诉来实现 。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动用刑事力量介入个案效果很好 , 但是得不偿失 。 南京警方的做法只会给全社会对保险公司的信用产生质疑 , 最终损害的是保险业的合法利益 。 这个案子的负面效应可能会像数年前的那个彭某扶老太太案一样 , 对社会的道德规范破坏极大 。
李某是否有权获利?
川海地产小达人|川海商学院Tips:女子利用航班延误理赔300万被抓!网友怒了:这也算骗保?
文章图片
有的观点认为 , 如果是以获得赔付金为由去购买保险的话 , 保险公司是有理由拒赔的;如果在购买航空延误险后 , 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际乘坐航班 , 就不要去理赔 , 因为理赔是建立在实际乘坐的基础上才可以办理 。
至于利用他人身份信息购买保险和实际并未乘坐的问题 , 知名律师邓学平认为 , 使用谁的身份购买保险并不是重点 , 重点是这个身份信息是否真实 。 因为保险公司并不筛选顾客 , 保险公司只审查购买延误险的人是否同时购买了某个航班的机票 。 至于该名乘客到底是谁以及是否实际搭乘该趟航班 , 保险公司并不审查或关心 。
在邓学平看来 , 只要李某使用真实的身份信息购买保险并且支付了足额的对价 , 那么她就完成了一次合法的缔约行为 。 如果每个单一行为都是合法的 , 那么这些单一行为的集合怎么就能突然一步滑向犯罪呢?被保险人是否知情或同意 , 或许会影响到保险利益的认定和保险合同的效力 , 但这种争议仍然是一种民事争议 , 不会越过民事纠纷直接升级为刑事犯罪 。
邓学平认为 , 保险合同是一种射幸合同 , 其本质特征是保险标的具有不确定性 。 结合到本案 , 在订立保险合同时 , 李某不确定航班是否一定延误 。 但这并不意味着 , 李某不可以通过尽量的收集信息去做出自己的研判 , 从而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
【川海地产小达人|川海商学院Tips:女子利用航班延误理赔300万被抓!网友怒了:这也算骗保?】保险公司向乘客兜售航班延误险也是出于商业和逐利的目的 , 凭什么就只能允许保险公司赚钱而不能允许乘客赚钱呢?更何况在客观上 , 航班信息和天气信息都是公开的 , 航班是否延误不仅与天气有关 , 还与其他的许多因素有关 , 并非李某可以控制 。 相信李某也有预测失灵的时候 , 这时候李某购买机票和保险的费用不就转化为航空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利润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