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话频道|读《乡场上》有感:形象解构心理畸形的历史原因
心灵的搏斗
——小说《乡场上》读后感
文丨陈敬生
何士光的短篇小说《乡场上》 , 通过对冯么爸为一场民事纠纷作证全过程的描述 , 尖锐批判了党内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 深刻揭示了造成人们心理畸形变态的历史原因 , 鲜明表现了真理战胜谬误、正义战胜邪恶的辩证逻辑 , 热情歌颂了改革开放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
《乡场上》的人物不多 , 故事情节也不复杂 。 但由于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事件 , 并進行深入的开掘和探求 , 因而较为成功地塑造了冯么爸、罗二娘、曹支书和任老大女人等一组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群像 , 使作品包含了丰富的、寓意深刻的思想内容 。
文章图片
一开始 , 作者就把人们的注意力和冯么爸一起 , 带入了乡场上那个“两军”对垒的典型环境 , 使读者不知不觉地置身于一场棘手而又非解决不可的矛盾漩涡之中 。
“交战”的双方 , 水火不容却又力量悬殊:“贵妇人”罗二娘 , 不但跟前站着她的后台老板——梨花屯的“小国之君”曹支书 , 而且身后还有一张由她那“卖肉的”男人、商店里的老陈、曹支书、宋书记们编织的关系网 。 这帮人“一荣俱荣 , 一损俱损”;你得罪了其中一个 , 也就得罪了一帮 。
而矛盾的另一方 , 那个“老实巴巴的民办教师”任老大的女人 , “在乡场上从来都做不起人” 。 在“那凄凉的日子里” , 前者是个受“宠”的命 , 后者却只有受“辱”的份 。 要评判他们之间的是与非 , 那不管怎么样 , “是”总属于前者 , 而“非”也总属于后者 。 虽说公道自在人心 , 但要把公道说出来 , 那除非你不想在这梨花屯过生活了 。
文章图片
如今却真的要给两个女人评判是非了!耐人寻味的是 , 作家竟然安排了一个“比谁都更无出息”、“破产了的、顶没价值的庄稼人”冯么爸来当“裁判” , 这戏还有好看的么?
然而 , 作品的成功恰恰是在这样一个人物的安排上 。 正因为冯么爸是一个“比谁都更无出息”的人 , 当他在经过长时间的、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 , 终于说出了那一番掷地有声、石破天惊的话的时候 , 我们(读者)也都和小说中那些看热闹的群众一起 , 发出了大笑 , 都感到“心满意足”、“好不开心”!
这笑声 , 是对冯么爸的褒奖 , 是对任老大女人的撫慰 , 是对罗二娘们的奚落 , 是对曹支书者流的嘲弄;这笑声 , 像一声春雷 , 它标志着“冬天”的结束 , 预告看“春天”的来临;这笑声 , 使人们吐尽了长久压抑在心底的闷气 , 恢复了已快麻木的神经 , 欢呼着精神上的解放和政治经济上的新生 。
文章图片
作者这样的艺术处理 , 虽在意料之外 , 但也在情理之中 , 使我们感到冯么爸这个人物是真实可信的 。 他之所以终于成了一个合格的、正直的“裁判员” ,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 但主要的恐怕有三点:
一是他本人的良心发现;二是他也有“后台”——那些看热闹的群众都在期待他、支持他做出公正的“裁决”;三是 , 这一点最重要 , 前面那两点也都依赖于这一点 , 那就是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路线方针政策 , 特别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校正了人们精神状态的“畸形” , 使得像冯么爸这样过去自暴自弃、甚至玩世不恭的人 , 也来了一个“脱胎换骨” 。 冯么爸勤快起来 , 凭力气干活 , “手里有粮 , 心里不慌” , 胆也壮了 , 气也粗了:“你又把我咋个办?”“怕哪样?”
文章图片
《乡场上》在人物形象描绘、性格和心理状态的刻划等方面都颇有特色 , 往往三言两语就把人物的音容相貌活脱脱地勾勒出来 。 如写罗二娘:“妇人家的样子 , 又邋遢又好笑” , “三十多岁 , 头发和脸好像从来也没有洗过 , 两件灯芯绒衣裳迭穿在一起 , 上面有好些油迹……”;而任老大家的“一身衣裳 , 就和她家那间愁苦地立在场口的房子一样 , 总是补缀不尽;一张脸也憔悴得只见一个尖尖的下巴 , 和着一双黯淡无光的大眼睛 。 ”
- 田园时光美食频道|市估价5000万,有人出120万未卖,重庆男子收藏一块黑石头
- 人民网-文化频道|【预告】人民艺Show第二季|云游大家故居:茅盾故居
- 熬豆娱乐频道|原来这么简单!,去桃毛小妙招
- 聚焦中国频道|条件就一个,得像一个人,戴笠奇怪的择偶标准
- 人民网-文化频道|【预告】人民艺Show:中山公园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
- 聚焦中国频道 8岁拜相,哥哥新登帝位后,做的这一件事却与他有关,弟弟5岁封王
- 聚焦中国频道远看一个人,近看三个人,网友:越看越可怕,故宫最奇特的一幅画
- 生活小频道为什么空姐不愿意喝飞机上的热水?
- 医学界儿科频道把午饭都吐了,竟是这个常见病,孩子忽然高热伴抽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