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有谥号?

唐朝以前的皇帝称呼多用谥号 , 唐之后则是用庙号 , 明清时期也会用年号 。 这个其实就是一个“极简”原则 , 即怎么叫着方便怎么来 。
【历史故事】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有谥号?
文章图片
首先谥号基本是每个帝王都有的 , 除了秦朝 , 秦始皇他觉得这玩意儿不好 , “臣议君、子议父”的规矩他是不认可的 。 所以便将其废除了 , 后来汉朝才又开始的 。 这个谥号起到的是一个盖棺定论的作用 , 是人死后由别人对其在世的功过进行的一个总结性评价 。
既然是评价 , 自然也有好坏 。 所以在谥号中 , 有上下谥之分 , 分别代表褒贬之意 。
【历史故事】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有谥号?
文章图片
比如文、武、宣这些都是上谥 , 是好的评价;其中“文”代表其生前“道德博厚”或者“勤学好问”等等 , 如汉文帝;而“武”则代表其生前有开疆拓土、克定祸乱之功 , 如汉武帝;
而“炀、厉、幽”这些则是下谥 , 是坏的评价 , 比如“厉”表示暴虐无道、喜好杀戮 , 如周厉王 。
后来还加了个平谥 , 就是来给那些本身无过 , 但无力回天的君王 。 比如东汉末年的那些小孩儿皇帝 , 以表同情 。
【历史故事】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有谥号?
文章图片
这个有专门的谥法 , 大家有兴趣可以自行查一查 。
而庙号和谥号还是有区别的 , 其乃是帝王专用 , 是他们死后在宗庙里的名号 。 不过 , 供奉宗庙这种事儿在古代还是比较严谨的 , 不是所有的帝王都能有庙号!
比如终西汉一朝 , 历十二帝 , 仅仅四位皇帝拥有庙号 , 他们分别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高是谥号 , 表示有大功德)、汉太宗文皇帝刘恒、汉世宗武皇帝刘彻以及汉中宗宣皇帝刘询 。
所以 , 大家都多用谥号来称呼帝王 。
【历史故事】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有谥号?
文章图片
但是到了唐朝 , 这种规矩行不通了 。 因为谥号变了性质 , 以前谥号作为总结性评价 , 字少且有褒贬之意 , 但是到了唐朝 , 大家开始习惯性的加美谥 , 每个皇帝都有一串谥号 , 且全都是好字眼儿 。
唐高祖李渊便是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到了明朝 , 皇帝的谥号是17个字 , 比如朱元璋谥号是“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清朝更厉害 , 随便一个皇帝都是二十几个字 。 比如乾隆皇帝 , 其谥号是:“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
不仅称呼书写起来麻烦、其盖棺定论的评价作用也没了 。
【历史故事】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有谥号?
文章图片
那么谁来替代呢?
正好这时候庙号也已经泛滥成风 , 其不是在明君、圣君的专属 , 每个皇帝都开始有了庙号 。 并且其承担起了给皇帝较为客观评价的作用 。
庙号一般称“祖宗” 。 其中祖有夺取天下之功 , 宗有治理天下之德 。 所以称祖的皇帝大都是开国之君 , 比如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 。 一般开国之君都是称太祖 , 那些称高祖的就是把自己老爸或者爷爷给追赠了庙号的 , 比如唐太祖李虎 。
【历史故事】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有谥号?
文章图片
当然 , 也有不是开国之君称祖 , 比如明成祖朱棣、清圣祖康熙;不过这个也都是有理由 , 朱棣庙号原本是明太宗 , 是后来嘉靖为了朱棣不被移出太庙正殿而改的 。 因为按照规矩太庙正殿里面只能供奉九位皇帝 , 称之为天子九庙 。
这个数是固定的 , 人数满了 , 新进来的就得挤走一个关系较远的 。 而这里有各规矩 , 那就是称“祖”者不用移 , 即万事不祧 。 于是朱棣就被改成祖了 。
至于康熙 , 那是雍正坚持这么搞的 , 他认为自己老爸有那么牛 。 这些都是特例 , 一般来讲 , 大都还是称宗 , 而对于他们不同的庙号代表不同意思 。
比如庙号“仁、孝” , 就是说这个皇帝很贤能 , 比如宋仁宗 。 而思宗就是亡国之君 , 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皇帝朱由检 , 其庙号就是明思宗 。 而“光”则代表在位时间短 , 在位仅仅一个月便驾崩的朱常洛 , 便是明光宗;和谥号其实非常像了 。
【历史故事】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有谥号?
文章图片
至于为何明清时期会用年号 , 这个主要是明清时期大多数的皇帝就只有一个年号 , 用年号相称便于区分 。 但是这种叫法不正规 , 或者说不官方 , 在史籍上大都还是以庙号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