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的“观音土”是什么?

众所周知 , 我国古代是一个封建农业社会 ,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成为了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 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农业经济虽然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 但是也十分脆弱 , 对于外部环境的依赖性极高 。 一旦发生大规模的自然灾害 , 农业经济就会迅速崩盘 , 依靠农业为生的老百姓们也会陷入饥荒 。
我国史书对于这些饥荒的描写极多 , 到灾荒年间 , 饿急了的百姓不仅会去吃树皮 , 还会吃一种叫观音土的无法消化的东西 , 常常有人为此而丧命 。 每逢读到这里 , 读者都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 , 为什么这些人不下河捕鱼吃呢?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的“观音土”是什么?
文章图片
天有大灾
在中国古代 ,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就是旱灾了 , 根据不完全统计 , 从商朝到清朝的这段时间里 , 我国一共发生过五千二百五十八次 , 平均约每六个月便有灾荒一次 。
汉武帝四年“关东旱 , 郡国四十余饥 , 人相食” , 北宋明道二年“南方大旱,种粒皆绝 , 人多流亡 , 因饥成疫 , 死者十二三” , 明朝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 , 清乾隆五十年“草根树皮 , 搜拾殆尽 , 流民载道 , 饿殍盈野 , 死者枕藉”……
除了旱灾之外 , 水灾也是困扰了我国几千年的巨大自然灾害 。 根据不完全统计 , 截止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整个封建社会时期 , 我国光是大水灾就发生了一千零二十九次 , 几乎每两年就有一次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的“观音土”是什么?
文章图片
夏朝初期“洪水横流 , 泛滥于天下;水逆行 , 泛滥于中国” , 唐朝“武德三年大水 , 贞观三年大水 , 永微四年秋大水……”明朝嘉靖四十三年“吴中大水,田禾淹尽,寸草不生”……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的“观音土”是什么?】至于地震更不用说了 , 它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水灾和旱灾 , 破坏力基本上是水灾和旱灾的两倍 , 因此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 因后续的水灾、旱灾、瘟疫、饥荒而死的人还算是幸运的 , 不幸的早就被砸死了 。
这些在历史上有名的灾祸在史书上也只有寥寥几句的记载罢了 , 可这些简略的语句背后隐藏的往往是百姓们走投无路 , 饿死于野的惨剧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的“观音土”是什么?
文章图片
饿殍遍野
每逢大灾 , 中原大地上往往饿殍遍野 , 一副末世景象 。 庄稼枯萎 , 颗粒无收 , 百姓只能有什么吃什么 , 树叶、草根甚至是树皮都成了他们赖以为生的好东西 , 在这些东西都被吃完的时候 , 他们为了生存 , 甚至会去吃土 。
那时候的百姓吃土可不是我们每月抱怨自己超支的调侃 , 而是真正的吃土——观音土 。
观音土是一种高岭土 , 原本是人们用来烧制瓷器使用的 , 因为它的土质十分的细腻、几乎没有杂质 , 所以在灾荒年间 , 走投无路的百姓往往会用这种土来充饥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的“观音土”是什么?
文章图片
百姓发现在吃了这种土之后 , 可以暂时缓解饥饿的感觉 , 于是他们将这种土当成救命的宝物 , 认为它像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一样救了他们这些受苦的人 , 所以感激的称它为观音土 。
虽然观音土对人体无害 , 但是也只能少量食用 , 人们一旦吃下了大量的观音土 , 就会感觉到口渴 , 从而大量地去喝水 , 而水到胃里之后会和观音土融合 , 然后膨胀、凝固 , 再也无法从人的身体排出去 , 久而久之 , 人就会被活活的撑死 。
历史上的百姓在食用过几次观音土后就明白了这个规律 , 但是在走投无路时能活一天是一天 , 所以他们明知吃下去是死路一条 , 也只能饮鸩止渴 , 让自己的生命多延续一会儿 。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的“观音土”是什么?
文章图片
就算百姓们为生存而做出了如此剧烈的挣扎 , 他们的后果也往往是悲惨的 。 等到树被吃绝了根 , 地被净尘了泥 , 百姓就只能坐而待毙 , 仿佛他们的挣扎毫无意义 。
拒绝捕鱼
但是在历史上关于饥荒的记载里 , 我们很少找到有人捕鱼维生的语句 。 要知道 , 鱼可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肉啊 , 难道不比那些会害死人的观音土好吗?为什么这些走投无路的百姓宁愿去吃观音土 , 也不去河边捕鱼维生呢?
对于这个问题 , 历史为我们总结了三条原因:
【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的“观音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