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一人,整死两大奇才,却为蜀汉延续了30年寿命( 二 )


在第一次北伐之中 , 魏延向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谋 , 但沉稳持重的诸葛亮并未听从 。 而在决定蜀军命运的街亭之战中 , 诸葛亮以马谡为先锋 , 而非诸将公认的魏延 , 导致这次北伐功败垂成 。
此战失败后 , 诸葛亮痛定思痛 , 他充分意识到魏延不可取代 。 北伐成功 , 就必须多依赖魏延一点 。 在第二次北伐中 , 诸葛亮命令魏延自领一军 , 在阳溪一带与魏国名将费瑶和郭淮交锋 。 结果在这场战役中 , 魏延三下五除二便击败了对手 。 获得大胜的魏延也因此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 , 而且授予假节 , 进封为南郑侯 。
在第四次北伐之中 , 魏延率高翔、吴班等人逆战司马懿 , 并大破敌军 , 获甲首三千 , 缴获玄铠五千领 , 角弩三千一百张 , 让司马懿尝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惨败 。
在诸葛亮帐下 , 魏延屡建功劳、步步高升 , 封侯拜将 , 可谓是春风得意 。 让他感到不满 , 仅有两点 。 其一 , 诸葛亮一再拒绝他独领一军 , 实现他的子午谷奇谋;第二点 , 便是他和长史杨仪的矛盾 。
【爱历史】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一人,整死两大奇才,却为蜀汉延续了30年寿命
文章图片
如果说魏延是诸葛亮作战方面的主心骨 , 那么杨仪便是诸葛亮在后勤方面的肱骨之臣 。 杨仪本为曹魏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 , 后来背离主公投靠了关羽 。 关羽任命他为功曹 , 派他为信使西行去见刘备 。 刘备与他谈起国家军事大计 , 议论政治得失 , 非常喜欢他 , 于是征召他为左将军兵曹掾 。 刘备称帝后 , 杨仪成为了尚书 。
在东汉末年 , 尚书位高权重 , 有“虽置三公 , 事在台阁”之说 。 尚书掌握朝廷机要 , 可谓是中枢之职 。 对于杨仪的才能 , 刘备不可谓不看重 。
刘备死后 , 才华出众的杨仪又为诸葛亮所拔擢 , 被提拔为长史 , 加绥军将军 。 诸葛亮多次出军 , 杨仪总是帮他制订规划 , 筹措粮草 , 做事不用过多的考虑 , 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 。 军中礼节制度 , 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 。
要知道 , 诸葛亮北伐之所以那么困难 , 很大程度是因为蜀道崎岖 , 粮草不济 。 杨仪能把运粮之事办好 , 让蜀军不至于因粮尽而崩溃 , 实在是不容易的事 。 这从侧面也说明 , 杨仪的才干确实突出 。
有了魏延和杨仪这对左膀右臂 , 诸葛亮在后来的征战中可谓越打越好 , 战果一次比一次大 , 最终将手握重兵、占尽地利的司马懿打得闭门不出 , 只有招架之功 , 没有还手之力 。
然而让诸葛亮叹息的是 , 魏延和杨仪的关系就是处不好 , 这是因为两人的性格皆是十分偏狭 , 情商极低 。
魏延出身武夫 , 为人粗暴 , 性格高傲 。 除了诸葛亮 , 他谁都不放在眼里 。 众人皆对他避之不及 。 而杨仪 , 是唯一敢正面硬怼魏延的人 , 因为他同样也是个眼高于顶的人 。
每次军务会议 , 魏延和杨仪的争吵便成为了固定的戏码 。 杨仪凭借着口舌之利 , 把魏延贬损得体无完肤 。 嘴笨的魏延说不过杨仪 , 于是便扬长避短 , 拔出刀子恐吓他 , 直吓得杨仪涕泪横流 。 诸葛亮曾多次调和两人的关系 , 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 到了最后 , 诸葛亮于是听之任之 。 每次两人发生争端 , 都各打五百大板 , 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
诸葛亮生前 , 尚可凭借他无人能及的威望镇住二人 。 但诸葛亮死后 , 功高权重的两人必然会发生内讧 。 这一点 , 甚至连外国人孙权都知道 , 诸葛亮又如何会不知道呢?
【爱历史】诸葛亮临终前留下一人,整死两大奇才,却为蜀汉延续了30年寿命
文章图片
决定军队成败 , 最重要的就是团结 , 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 。 诸葛亮病入膏肓之时 , 司马懿仍在北面虎视眈眈 , 魏延和杨仪一旦发生内讧 , 后果将不堪设想 。 即使不内讧 , 以刘禅软弱的性格 , 又如何能不为杨仪和魏延所趁?
为了未雨绸缪 , 诸葛亮在死前悄悄地留下了一人 , 并成功地将两人一一铲除 。 而这个人 , 便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费祎 。
费祎出道很早 , 其才能曾为刘备所重视 。 就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 此皆良实 , 志虑忠纯 ,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愚以为宫中之事 , 事无大小 , 悉以咨之 , 然后施行 , 必能裨补阙漏 , 有所广益 。 ”
而在这些贤达之士中 , 费祎也在其中 。
公元225年 , 诸葛亮南征获胜 , 引兵回到成都 。 为迎接诸葛亮 , 朝臣们皆出城数十里相迎 。 但是令人惊讶的是 , 诸葛亮却在车上招了招手 , 将官位并不高的费祎叫上车 , 与之攀谈了许久 。 对此 , 朝臣们都感到非常惊讶 。 由此可见 , 诸葛亮对费祎有多么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