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互联网医院”不只是疫情期间的“备胎”,日问诊量相当于20家三甲医院

点开“微医”APP , 搜索平日看诊的医生名字 , 预约在线问诊 , 平台根据医生的排班安排好问诊时间 , 不用到医院也可以解决小病小痛 。
疫情期间 , 无接触看诊的需求催生了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成长 。 微医的累计访问量达到1.47亿 , 在线义诊服务人次182万 , 最高峰单日接诊28万+人次 , 相当于20家三甲医院的门诊量 。
互联网医疗会在疫情后迎来爆发期?智慧医疗将如何改变健康服务的形式?在今天上午杨浦举行的智慧健康产业圆桌交流会上 , 上海微医、平安好医等互联网医疗企业分享了疫情以来的挑战和机遇 。
上观新闻|“互联网医院”不只是疫情期间的“备胎”,日问诊量相当于20家三甲医院
文章图片
“我们的前身其实是挂号网 。 ”上海微医互联网医院运营经理卢皆说 , 从简单的预约挂号 , 到逐渐开发出诊前分诊 , 在线问诊 , 在线处方和慢病管理等业务 , 这些年 , 微医打通了从前端到后端的在线医疗服务流程 , 其作用在此次疫情之中尤为突显 。
今年疫情爆发后 , 很多医院都采取了限流等措施 , 尤其是五官科、牙科等暂停开放 , 市民看不了病 , 而互联网医疗平台填补了这一空缺 。 “从今年2月到现在 , 公司员工基本没有休息过 。 ”疫情期间 , 在线问诊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 日活跃用户规模、日均用户时长等均创下新高 。 “后台数据量访问量很大 , 我们一直加班 , 保持平台通畅 。 ”
从问诊、处方、医保结算等 , 疫情期间 , 平台真正实现了线上医疗的服务闭环 , 还开通了海外华侨的问诊通道 。 患者无需下载各家医院的app , 只要从微医的网页端、app端或微信端三个端口进入 , 就能到全国各地医院的预约后台 , 还可完成在线支付 。 对上了年纪的人 , 可24小时拨打电话预约 。
上观新闻|“互联网医院”不只是疫情期间的“备胎”,日问诊量相当于20家三甲医院
文章图片
“在没有接入医保的情况下 , 即便在线看完病 , 还要到线下医院开药 , 且在线处方都是自费的 , 而这一次我们在武汉实现了零突破 。 ”卢皆说 , 此次疫情爆发以后 , 微医在武汉的互联网医院火速打通了医保线上支付功能 , 患者买药可以网订电取 , 也可网订配送 。 “互联网诊疗纳入医保支付的政策 , 是行业政策的一项突破 , 我们期待能在国内更多城市打通医保支付 。 ”
目前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江湖格局基本已经显现 , 数据显示 , 仅在今年2月份 , 平安好医生累计访问人次就已经高达11亿次 , 新用户注册量比疫情前增长10倍;春雨医生日均问题量同比去年几乎翻番;阿里健康2月上旬问诊人数就已超千万 。 此外 , 微信和支付宝两大端口疫情专区和健康服务上线之后 , 日服务次数更是数以亿计 。
当整个医疗健康产业的数字化按下了加速键 , 其最大的改变是培养了用户使用线上医疗产品的习惯 。 卢皆说:“以前百姓总是不相信在线问诊 , 觉得互联网的另一头是电脑 , 而不是平常看病的的医生 。 ”目前在线问诊一般分为图文、视频和电话三种形式 , 疫情后人们用得更“顺手”了 , 也更信任在线医疗平台 。 随着市场的扩大 , 平台目前已实现上海三甲医院全覆盖 , 让市民随时能在线上找到自己熟悉的医生 。
如今 , 为了适应逐步扩大的需求 , 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开始进行一些创新 。 “比如加大监管力度 。 首先要保证回答你的医生就是你平时看的医生 , 其次我们对开药的监管力度更严格 , 比如平台一旦检测到有大剂量安眠药 , 就会报警 。 ”过去 , 平台不会在意用户和医生的在线聊天质量 , 但如今更大一部分精力在处理预约时间和客户投诉调解上 。
“医生的主业还是看病 , 不可能一直在线 , 而患者24小时都可以在线提问 , 因此平台一方面要兼顾医生自身的工作排班 , 一方面高效地为患者安排问诊时间 , 提高双方的体验度 。 ”平台还创新推出了“停诊险” , 如果患者预约了专家号 , 到了医院才发现专家临时没有时间 , 平台会提供相应的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