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朱元璋为什么不用汪广洋,而选择刘伯温做丞相?

洪武四年正月 , 左丞相韩国公李善长致仕 。 作为明朝开国第一文臣 , 朝班文臣之首 , 同时也作为洪武开国首封三大文臣中 , 唯一的一位公爵 , 李善告老辞官 , 中书省丞相位置的空缺 。
【爱历史】朱元璋为什么不用汪广洋,而选择刘伯温做丞相?
文章图片
右丞相魏国公徐达常年带兵外出征战 , 本意就无暇理会朝政 。 李善长致仕后 , “上承天子 , 下摄百官”的中书省就需要另设朝中重臣来统率百官、治理百司 。
放眼望去 , 满朝除一帮统兵征战的开国宣力武臣外 , 接替李善长丞相之职最合适的人选有两人 , 一位是忠勤伯汪广洋 , 一位就是诚意伯刘伯温 。
【爱历史】朱元璋为什么不用汪广洋,而选择刘伯温做丞相?
文章图片
个人认为在朱元璋的心目中 , 刘基的确是最合适的人选 , 他接任李善长任中书省左丞相 , 而汪广洋则接替徐达任中书省右丞相 , 从而达到“文治天下 , 以文抑武”的目的 。 两位伯爵接替两位公爵为相 , 这似乎是朱元璋最好的(来去是梦)选择 , 也是朱元璋授封刘基和汪广洋为伯爵的目的之一 。
【爱历史】朱元璋为什么不用汪广洋,而选择刘伯温做丞相?
文章图片
关于接替李善长丞相的问题 , 太祖私下与刘基正式且认真地谈过一次 。
《明史.刘基传》中记载 , 太祖对刘基说:“丞相之职 , 现下看来 , 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了 。 ”刘基辞谢说:“我太疾恶如仇了 , 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 , 如果勉强承担这一重任 , 恐怕要辜负皇上委托 。 天下何患无才 , 只要皇上留心物色人选就是了” 。
朱元璋看到刘基拒绝自己后 , 再问刘基:“汪广洋做丞相如何” 。 刘基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 。 ”太祖接着问胡惟庸如何 , 刘基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驾车的马 , 我担心胡惟庸会将马车弄翻” 。
【爱历史】朱元璋为什么不用汪广洋,而选择刘伯温做丞相?
文章图片
听到刘基的回答 , 朱元璋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他 , 说了一句:“你说得很好” 。
回想洪武元年八月 , 刘基第一次辞官致仕还乡被朱元璋召回后 , 君臣两人的嫌隙就以产生 。 朱元璋由一个放牛娃早已蜕变为大明的开国天子 , 而刘伯温似乎还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 面对刘基的再次拒绝 , 朱元璋认为他还是摆着当年高傲的西席先生那一套腐儒的架子 , 从内心还是看不上自己 , 不想顺从皇权 。
【爱历史】朱元璋为什么不用汪广洋,而选择刘伯温做丞相?
文章图片
朱元璋的自尊心很受打击 , 你不是不做丞相吗?你不是说汪广洋和胡惟庸不地道吗?好吧 。
洪武正月己丑 , 朱元璋下诏命中书右丞忠勤伯汪广洋升任中书右丞相参知政事 , 胡惟庸升任中书左丞 。
朱元璋任命汪广洋和胡惟庸这两位着实让刘基看不上的“庸臣”接任中书省 , 成为刘基(刘伯温)最终与朱元璋“情断义绝”导火索 , 也成为其最终选择退居青田的一个主要原因 。
【爱历史】朱元璋为什么不用汪广洋,而选择刘伯温做丞相?
文章图片
汪广洋与胡惟庸比刘伯温早投朱元璋五年 , 均为淮西旧臣 。 与刘伯温共事八年 , 被他看得透透的 。
胡惟庸濠州定远县(今属安徽)人 , 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就跟随朱元璋任元帅府奏事 , 到朱元璋建明 , 共随朱元璋征战十三年 。
汪广洋虽是江苏高邮人 , 但一直客居安徽当涂 , 同样是在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跟随朱元璋 , 担任元帅府史令 , 朱元璋制胜之道“高筑墙、广积粮”之策就是汪广洋联合提出的 。
【爱历史】朱元璋为什么不用汪广洋,而选择刘伯温做丞相?
文章图片
为什么刘伯温不愿接任李善长丞相之职
换位思考 , 刘基不“敢”担任丞相的理由有三:
第一是年龄 , 刘伯温(公元1311)比李善长(公元1314)还大三岁 , 比朱元璋大十七岁 , 洪武四年(公元1371) , 朱元璋才四十三岁 , 可刘基却整六十岁了 , 身体也不好 , 他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
【爱历史】朱元璋为什么不用汪广洋,而选择刘伯温做丞相?
文章图片
第二是环境 , 朝廷从内政到军队 , 从上到下皆是淮西勋贵把持 , 像刘基、宋濂这样的浙籍官员很难融入其中 。 宋濂做做学问 , 写写文章还好一些 。 刘基担任的是御史中丞 , 朱元璋用他的浙籍官员的身份大玩帝王平衡之术 , 用他来监督和弹劾众淮西大臣 。 他被树立成为淮西党排挤的对象 。 最关键的是刘基的上级 , 御史大夫邓愈和汤和更是淮西勋贵的中心人物 , 这就让他更加左右为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