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二 )


用金缮修复器物的过程中 , 往往需要极具耐心地等待 , 大漆需要时间才能自然荫干 , 荫干之后要再去打磨、髹涂 , 为了修复一件器物 , 海妮会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度过至少一个月时间 。 在漫长的等待和心如止水的静默中 , 海妮能感受到眼前的物件所给予的力量 , 会思考自己为什么修它 。 我们聊起一件她挺满意的作品——一件很小的白瓷欧式首饰盒 , 上面经过漆缮的裂纹并非传统的金色 , 而是黑色大漆 , 白瓷黑裂 , 相照鲜明 。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有些器物 , 与其把它做成金光闪闪的 , 倒不如用大漆最经典的黑色或者红色去修 , 来得更有味道 。 我觉得用金缮的方式去修复 , 在器物上面描绘 , 跟在人的皮肤上文身、留下一些图案和文字是相似的 。 ”海妮坦言:“很多年以前 , 我曾经用黑色的笔把自己身上所有的脂肪纹都描了一遍 , 我当时觉得这个东西特别美 , 它是我的身体在成长时留下的痕迹 。 于是我在修复这个小盒子的时候 , 也产生了特别深的感触 , 我感觉自己在描绘它的身体上从出生到被使用 , 再到意外破碎的痕迹 , 而我在白色瓷器上用黑色 , 会让这些痕迹更明显 。 ”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缝线修复的杯子
如果说金缮是“器物文身” , 那么锔瓷就是“器物穿刺” 。 海妮和张申将器物比拟成人 , 创造出属于自己 , 同时属于物之生命的两个生动形象的名词 。 相对于金缮长达一个月的修复周期 , 锔瓷有时候一日就能修复一个物件 。 简单来说 , 锔瓷就是将破碎的瓷器拼凑完整 , 再用金刚钻钻孔 , 敲入锔钉 , 以便它嵌入后将两块碎片紧紧抓在一起 。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一位朋友在日本清水寺买来的茶碗
尽管张申也表示锔瓷手艺如果集中去学 , 掌握起来并不太难 , 但他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上锔钉一上午都没能成功的经历 。 钉脚的长度、打孔的深度、敲钉的力度 , 稍有毫厘之差 , 就会面临钉脚勾不住或者用力过猛把瓷器敲碎的结局 。 把握锔瓷的“度”需要经历长时间练习和反复感知 , 而中国瓷器种类之丰 , 各种器型、不同质地、厚薄不一的瓷器 , 让张申至今不敢说自己能拿捏得恰到好处 。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意识浓缩之意识头盔
不管是金缮还是锔瓷 , 在修复的过程中 , 匠人都一定要放平心态 , 不能急躁 , 要全神贯注于面前的这个非常脆弱的器物 , 不能被自己的任何情绪所牵引 。 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才是修缮器物的上境 , 张申便有了这样的经验之谈——“每一次、每一步的操作 , 其实都是在给你的下一步奠定基础 , 未来的走向好还是不好 , 全看今天这一步操作的发挥;所以 , 如果状态不好 , 我们宁愿不做 。 ”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异世界的一只手(灯)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在这个名为“意识浓缩”的工艺空间里 , 浓缩着各式各样的工具、陈列于墙的瓶瓶罐罐、稀奇古怪的灯……张申和海妮有时各自琢磨 , 有时又凑在一起合作修复某些物件 。 如果非要问于哪种境况下会合作或是于何时各自单干 , 他们恐怕都无法给出确切的回答 。 但唯一确定的是 , 单干或合作 , 都是为了美 。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金缮与锔瓷的美 , 正是在于一种令人珍惜伤痕 , 坦然面对波澜的美 , 正因为不会有破碎得一模一样的器物 , 所以每一件经过金缮与锔瓷的器物都蕴藏着独一无二的惊喜 。 有时候 , 他们会碰到一件“破碎得很让人欣喜的器物”——“尽管你拿到它的一瞬间 , 它是乱七八糟的 , 但你可以从它的碎痕中看到修好会有多美 。 ”这是张申和海妮沉浸于遐想 , 甚至开始变得忘我的时刻 。
张申修过的一只从中间裂开的铜质九宫牌就是这样一件器物 , 它沧桑而粗犷 , 张申亲手用铜片为它打上两处铆钉 , 仿佛在彰显它的赫赫战功 , “平平整整的非常不适合它的质感 , 如果你仔细看 , 还能看见铜片铆钉上锤子敲下来的痕迹 。 ”
【历史故事】时尚守艺人 | 破镜难重圆,但瓷器说不定可以
文章图片
■意识浓缩之意识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