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朱元璋死后给朱允炆留了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朱允炆为何不用?( 二 )


耿炳文的滑铁卢:真定之战
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 , 这位新天子有着极其坚定的削藩决心 。 由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习惯思维 , 建文帝朱允炆因其失败者的身份 , 其在削藩时的所在所为 , 难免会被后世贬低和诟病 。
事实上建文初年的削藩行动 , 远非我们想象中那样的一时冲动或者杂乱无章 。 朝廷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收紧针对燕王朱棣的那张大网 , 包括在王府内部埋钉子(策反了最重要的王府官员:长史葛诚) , 接管北平三司军政大权 , 将燕王护卫主力调离朱棣掌控 , 派出三路大军切断燕王外逃路线 , 以及将周王、齐王、代王等可能的外围援军全部废黜 。
【爱历史】朱元璋死后给朱允炆留了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朱允炆为何不用?
文章图片
【爱历史】朱元璋死后给朱允炆留了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朱允炆为何不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初一日 , 燕王朱棣靠着八百护卫起兵造反 。 七月十九日 , 长兴侯耿炳文便率领三十万大军从南京大举北上 。 朝廷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做出反应 , 说明这支部队早就集结完毕 , 就等着朱棣造反了 。
即使是在现代社会 , 集结三十万大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我们不妨拿朱棣本人来举个例子 。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八月 , 靖难元勋淇国公丘福率领的北伐明军被鞑靼大汗本雅失里击败 。 消息传回北京之后 , 朱棣誓言报仇 。 永乐皇帝在当年九月就下诏进行全国总动员 , 而目标仅仅是在明年开春可以大举出征 。 而建文朝廷从朱棣起兵造反 , 到三十万大军北上 , 中间只有十九天 , 可想而知朝廷为了剿灭燕王做了多么细致的准备工作 。
但是对于耿炳文而言 , 本次作为主帅更像是一次赶鸭子上架之旅 。 从上文的梳理可知 , 这位长兴侯一生中还没有过统帅三十万大军的经历 。 明朝建国初期几次北伐 , 耿炳文没有参与 。 中后期平定云南、辽东、漠北 , 耿炳文还是没有参与 。 他最大的功劳 , 是在训练军队 , 为大军提供兵员保障这一块上面 。 而且耿炳文多年来的深耕之地乃是陕西 , 河北、北平那一片区域对他而言也非常陌生 。 即使如此 , 长兴侯仍然给朱棣造成了巨大的麻烦 。
【爱历史】朱元璋死后给朱允炆留了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朱允炆为何不用?
文章图片
根据《明太宗实录》以及《明史》的记录 , 耿炳文率领大军抵达真定之后 , 和朱棣在滹沱河北打了一仗 , 结果大败 。 包括副将李坚、宁忠、顾成在内的一大票高级武将被俘 , 耿炳文本人退保真定城 。 慑于其善于守城的威名 , 朱棣攻城三日不下之后退兵返回北平 。 由于这次战败 , 建文帝派出曹国公李景隆北上取代了耿炳文的指挥权 。 直到南京陷落 , 这位长兴侯再也没有出现在史书记录之中 。 这个说法 , 是有问题的 。
在清朝道光年间修纂的《晋宁州志》之中 , 收录了黔国公沐晟在正统年间为其表哥耿琦所写的一篇碑文 , 里面的内容着实让人大跌眼镜 。
至三十二年 , 侯年已六十有五 , 援真定 , 殁于阵 。 上更痛甚 , 亲制文遣命中官谕祭 。 命有司治坟塋 , 赐临濠山地三百顷、佃户二千人、守坟人二百户 , 仪仗户十五户 , 以京卫军士充之 , 先后隆恩叠颁洊至 。 —《濠梁慎庵耿公墓田碑记》
这里略作解释 , “三十二年”就是指建文元年 。 朱棣登基后革除了朱允炆的年号 , 因此建文元年被称为洪武三十二年 。 文中的“侯”即长兴侯耿炳文 , “上”即建文帝朱允炆 。 沐晟明确指出耿炳文是在真定战死 , 建文帝不但亲自写了祭文 , 还给予了高规格的墓葬 。 沐晟是靖难战争的亲历者和建文朝廷军方高层 , 他的话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 如果沐晟说的是真的 , 朱棣为何要篡改耿炳文的结局?
真定发生了什么?
我们先从《实录》的时间线来看一下:八月十二日 , 耿炳文大军抵达真定 。 八月十五日 , 朱棣在雄县打败了耿炳文手下的先锋都督潘忠和杨松 。 八月二十五日 , 朱棣到达真定 , 击败了耿炳文 , 俘虏了李坚等人 。 笔者以为 , 破绽就出在李坚身上 。
【爱历史】朱元璋死后给朱允炆留了张底牌,可防朱棣造反,朱允炆为何不用?
文章图片
李坚是明太祖朱元璋第七女大名公主的驸马 , 在洪武末年就深得老朱的赏识和重用 。 从《实录》来看 , 朱棣在围歼朝廷先锋之后才来到真定 , 也就是说他和李坚此前并没有交过手 。 可是驸马都尉李坚却在这段时间内因功获封滦城侯 。 这就很奇怪了 , 双方既然没有交锋 , 李坚凭什么封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