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宁远之战前,袁崇焕为何坐视右屯三十万石粮食被抢,而不焚毁

柳河兵败不久 , 孙承宗黯然离开辽东 , 天启赐高第蟒衣玉带 , 令其以兵部尚书经略蓟辽 。
【历史故事】宁远之战前,袁崇焕为何坐视右屯三十万石粮食被抢,而不焚毁
文章图片
即将上任的高第心中万头草泥马奔腾 , 这时去辽东当官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 柳河之战的失败使明军大量逃亡 , 各屯堡兵力不足 , 此时的辽东的军心民心涣散、士气低落 , 后金一旦派大军逼近怕又会不战而溃 , 形势堪忧 。
打了个败仗的辽西军 , 账面上的人数是近12万 , 实际上关外加上山海关以内总共五万八千 , 也不知道是吃了六万多空额 , 还是偷袭耀州失败后损失了六万多人 , 也是笔糊涂账 。 如此形势高第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
兵科给事中李鲁生对此的建议是:既然兵力不足 , 士气低落 , 那就收缩兵力 , 军队撤离没有城防、城防薄弱的非要害地区 , 把兵力集中在坚城宁远 , 山海关 , 然后 , 深沟固垒、坚壁清野 。
【历史故事】宁远之战前,袁崇焕为何坐视右屯三十万石粮食被抢,而不焚毁
文章图片
按照“可战则用战法 , 可守则用守法 。 ”这时候只能固定重点防守 , 为朝廷固守疆域 。
高第接受了李鲁生的建议 , 天启五年九月中高第向关外派发谕令 , 要求前线各级将官从右屯、锦州等地撤离至宁远 , 囤积于各地的军械物资不能撤走立即就地焚毁 , 以防备后金进攻劫掠 。
高第算盘的就是:先依托新建的宁远城抵抗住后金军的反扑 , 然后再根据接下来形势制定后续计划 。
这个坚壁清野龟缩坚城的办法 , 对于眼下的明军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野战打不过 , 屯堡守不住 , 宁远以北的锦州、松山、杏山、右屯等地的粮草物质军民全部撤走 , 起码让后金“野无所掠” 。 只要守住了宁远 , 就不会有太大的损失 。
“夏秋无事防护屯种 , 入冬遇大敌 , 则归并宁远以便保守” 。
这是按照原经略王在晋的制定计划 , 高第对宁远以北这些城池的安排 。
【历史故事】宁远之战前,袁崇焕为何坐视右屯三十万石粮食被抢,而不焚毁
文章图片
然而身为高第下级的袁崇焕却横插一杠 , 他以兵法有进无退的理由 , 坚决反对朝廷将右屯三十万石军粮撤下来 。 天启五年九月末 , 当高第的命令传到宁远后 , 袁崇焕断然拒绝 , 坚决不同意将各堡军民、钱粮向宁远及后方转移 。
宁前兵备袁崇焕揭:据锦右粮屯通判金启倧呈照 , 锦、右、大凌河三城皆前锋要冲 , 倘收兵退守 , 既安之百姓 , 复罹播迁 , 已复之封疆反归夷虏 , 榆关内外更堪几次退守耶 。 呈详到道 , 据此为照 。 兵法有进无退 , 锦、右一带既安设兵将、藏卸粮料、部署厅官 , 安有不守而撤之?万万无是理……
他强调领土不可弃 , 锦州、右屯等地必须坚守 , 不能撤退示弱于蒙古、后金 , 只要有猛将就能守住 , 袁崇焕这个逻辑也是有意思 , 可能是中了三国演义的毒 , 如阵前先猛将单挑能胜 , 哪怕兵力严重劣势也没关系 , 有猛将单枪匹马就能杀退敌军 。
【历史故事】宁远之战前,袁崇焕为何坐视右屯三十万石粮食被抢,而不焚毁】“今只择能守之人分守大凌河、右屯 , 更令一员猛将守锦州 , 三城屹立 , 死守不移 , 且守且前 , 恢复必可!”
总之 , 在袁崇焕的坚持下 , 锦州、右屯等地防务一切照旧 。
天启六年正月初五 , 高第收到探子情报 , 后金军将于正月十五日前后渡过辽河 , 目的可能是来右屯抢粮食 。 收到情报后高第马上勒令袁崇焕“立即将宁远、前屯以东的城堡归并宁远!”当命令再次传递到宁远 , 袁崇焕这才意识到后金军真的要来了!
这个时候也不喊坚守了 , 匆忙下令锦州、右屯一带军民尽快撤退 。 然而 , 时不我待 , 已经来不及了 , 后金已经大军压境 , 由于事出仓促 , 便出现了“委弃米粟十余万 , 而死亡载途 , 哭声震野 , 民怨而军益不振 。 ”的悲惨景象 。
囤积在右屯的三十万石军粮本来是为明军偷袭耀州做准备的 , 既然明军柳河大败 , 全军溃散 , 这三十万石粮食屯在这就没有意义了 , 且右屯处在明军的最前沿 , 三十万石军粮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晃荡 , 岂不是给敌人嘴边送肉么?
【历史故事】宁远之战前,袁崇焕为何坐视右屯三十万石粮食被抢,而不焚毁
文章图片
袁崇焕坚决反对将锦、右一带的驻军撤下来 , 不仅兵力不足的军队不能撤 , 连右屯三十万石军粮也不能撤 , 理由是兵法有进无退 , 自己手头的军队什么情况自己心里没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