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歌剧《尘埃落定》专家研讨会侧记:好作品是反复打磨出来的

2018年底首演,问世还不到三年,已经陆续进行了12稿打磨升级,重庆市歌剧院原创歌剧《尘埃落定》,正是凭着这种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一步步向经典作品的高度前进。
6月5日,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多位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指导专家齐聚重庆,出席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歌剧《尘埃落定》指导工作会,再度为作品把脉问诊。
研讨会|歌剧《尘埃落定》专家研讨会侧记:好作品是反复打磨出来的
文章插图
此次来渝的专家包括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邓一江、中央民族乐团原党委书记席强、上海歌剧院艺术创作室主任游暐之、 南京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居其宏、中央歌剧院一级演奏员景作人,浙江音乐学院教授杨小勇则通过网络在线参加了讨论。
会议是在观摩《尘埃落定》巡演版后进行的。所谓巡演版,是在原版浓郁的民族歌剧风味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呈现等创新技术手段,并与舞台演员的歌唱、表演有机结合来呈现的。
作为歌剧《尘埃落定》每一次成长的见证者之一,上游新闻采访人员注意到,除了乐团配置和舞美布置与原版相比稍显精简,巡演版也有丰富的视听体验。
研讨会|歌剧《尘埃落定》专家研讨会侧记:好作品是反复打磨出来的
文章插图
专家们显然也注意到了舞台上的减法。浙江音乐学院教授杨小勇认为,这是为了歌剧更好地走近群众所作的有益尝试,“重庆市歌剧院新近推出了巡演版,用这种一边演一边打磨的方式去提高,这一点值得肯定。”杨小勇表示,要把歌剧带到普通观众中间,就需要各种各样的缩减,“做减法不减质量、品位,这样的作品值得现在的文艺工作者学习。”
国家大剧院原副院长邓一江对此也深有体会,他提到,从艺术推广的规律来看,一台大制作要能更好地传播,完全可以通过更加合理的方式“轻装上阵”,“可以分别搞一个原版驻场演出,一个巡演版走向全国。我感觉巡演版整体还是不错的,不是为了应付的创作,弄好之后可以在有效控制成本的情况下有更多条件出去巡演,相信经过长期努力,观众会很快接受这样具有完美艺术表现形式的歌剧。”
邓一江同时强调,“精简也要不失作品的品位和质量,巡演版舞美简化,乐队没了,更应该在现有灯光基础上更加讲究,更加细腻,更加到位。”他坦言自己很为重庆市歌剧院的演员感动,“哪怕是有精简,舞台群像塑造也非常敬业,我特别对你们群像很感动,你们的投入和认真在全国院团都是一流的,我相信这波青年演员的实力和表现能够走出去。”
研讨会|歌剧《尘埃落定》专家研讨会侧记:好作品是反复打磨出来的
文章插图
上海歌剧院艺术创作室主任游暐之同时也是《歌剧》杂志主编,在歌剧评论界享有盛誉的她,毫不讳言自己是《尘埃落定》的粉丝,“这次过来重庆是第几遍看《尘埃落定》了,我记不太清楚,虽然看了很多遍,但是每次看从艺术上,从思想上,都会有一个全新地认识,每次会感慨,真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作品。”
在游暐之看来,“巡演版依然具有完整性,会让我对完整版联想,完整版当然是最完美的,如果可能,我希望看到。但考虑到现实条件,确实条件有限,做歌剧太难……现在这版还是很好的,整个主创团队也好,剧院也好,都是尽了自己最大努力,除了没有乐队,其他的都无可挑剔。我觉得这样处理对更好巡演推广有帮助。”
对于重庆市歌剧院主创团队在歌剧艺术领域的努力,游暐之特别表达了敬意,她提到一个让自己感动的细节,“比如刘光宇院长,除了操心作品,还事无巨细都有考虑。有一个情况大家可能不知道,前两天刘院长给我打电话,说《尘埃落定》的剧本得了曹禺文学奖,邀请我对这个剧本写篇东西全面点评。我听了以后特别感动。我觉得,能和重庆歌剧院合作太幸福了,编剧冯柏铭老师自己都没有想到作品得了奖之后再怎么好好做一个总结或者点评,再除了一个证书外还留下一些创作资料。真的,连这样的事情歌剧院领导都能想得到,我觉得你们不可能做不出好作品。”
“专家真知灼见,让我们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好作品必须反复打磨,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个戏改得更好!”市歌剧院院长刘光宇向表示,《尘埃落定》迄今已经在全国累计演出了近40场,今年的升级打磨也是为建党百年献礼,更有重大意义,“演出这部剧让培根铸魂更有落点,让剧院的演剧风格能够形成。我们将整理、消化专家意见,不断完善作品,在体现艺术价值的同时,还会创新剧目表现形式,进而让更多老百姓从中受益。相信我们接下来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