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上海博物馆非遗代表性项目首次“组团”进社区

青铜器|上海博物馆非遗代表性项目首次“组团”进社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为了迎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8日下午,“非遗点亮生活——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技艺专场活动”在徐汇区66梧桐苑·邻里汇开幕。本次活动由上海博物馆、徐汇区文旅局、天平街道主办,区非遗办承办,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青铜器|上海博物馆非遗代表性项目首次“组团”进社区
文章插图
本次活动为上海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首次“组团”走进社区。上海博物馆将在天平街道开展为期一周的文物修复技艺展示、四场讲座与体验课。活动汇集了上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技艺、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古家具修复技艺四个非遗项目,通过修复作品展示、讲座、互动体验等形式,带领市民们走近这些传统技艺,看修复师如何化腐朽为神奇,重现文物之往日芳华。
青铜器|上海博物馆非遗代表性项目首次“组团”进社区
文章插图
开幕式上,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表示:“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中继续发展,融古开新、拥抱科技是必然的选择,也是知易行难的征程。上博在1960年设立了文物保护与科技考古实验室,2015年成立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在传统技术和当代科技的融合上进行了一些成功的实践,如3D打印、激光清洗等,欢迎市民朋友以后有机会来文保中心参观。”
青铜器|上海博物馆非遗代表性项目首次“组团”进社区
文章插图
青铜器|上海博物馆非遗代表性项目首次“组团”进社区
文章插图
青铜器|上海博物馆非遗代表性项目首次“组团”进社区
文章插图
青铜器|上海博物馆非遗代表性项目首次“组团”进社区
文章插图
青铜器|上海博物馆非遗代表性项目首次“组团”进社区
文章插图
青铜器|上海博物馆非遗代表性项目首次“组团”进社区
文章插图
左右滑动浏览活动现场
上海博物馆于1958年设立的文物修复工场,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文物修复机构之一,主要分为青铜器修复、陶瓷器修复、竹木器修复、书画装裱、书画复制等工作组。工场内荟集了当时业内最顶尖的专家,建立了延续至今的师徒传承制,从而使上海博物馆修复力量在全国博物馆系统中名列前茅。现在,这些精湛技艺不但被完好地传承下来,也融入了当下的科技手段,传统正在走向未来。
目前,上海博物馆拥有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和6个市级“非遗”项目。其中,古陶瓷修复技艺和青铜器修复与复制技艺,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古代家具修复技艺、古籍修复技艺、珂罗版书画复制技艺,2018年入选第六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青铜器|上海博物馆非遗代表性项目首次“组团”进社区
文章插图
在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上海博物馆围绕非遗项目推广,通过策划丰富多样的活动,让观众和市民们在活动中走近这些传统技艺,感受非遗之美,收获知识与快乐。今后,上海博物馆还将组织更多专题活动,加强博物馆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为公众献上更丰盛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