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舍在北京三处题过匾,最出名的是仿膳,另一处与新凤霞有关

北京是老舍先生的生身之地,他的青少年和晚年在北京留下了诸多足迹。特别是1949年后,老舍以著名作家和文化名人的身份回到北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墨宝题字。老舍是一位著作等身的高产作家,相比那些八九百万字的浩繁创作,他在北京题过的牌匾屈指可数。有人说,他生前只为北海公园的仿膳饭庄题过匾,然据笔者所知,老舍在北京的题匾目前已知共有三处。
北京|老舍在北京三处题过匾,最出名的是仿膳,另一处与新凤霞有关
文章插图
北京|老舍在北京三处题过匾,最出名的是仿膳,另一处与新凤霞有关】2016年前的仿膳牌匾
北京|老舍在北京三处题过匾,最出名的是仿膳,另一处与新凤霞有关
文章插图
今日仿膳
仿膳饭庄
最爱肉末烧饼豌豆黄
我们不妨就先从北海公园的仿膳饭庄说起。当年逊帝溥仪被逼出宫,原先在御膳房当差的赵仁斋与孙绍然等七八个厨师就合伙在北海公园北岸澂观堂旁边开设茶社,取名“仿膳”,意为仿照御膳房的制作方法烹制菜点。也有史料说最初名为“仿膳斋”。经营的品种主要是清宫糕点小吃及宫廷风味菜肴,一时颇具人气,誉满京华。1959年,饭庄由北海北岸迁至琼华岛北侧的漪澜堂内。这个地点位置绝佳,背山面水,历史上曾是乾隆皇帝的书房。游琼岛的人沿着北边的长廊步行,每每会经过这里。当时北海公园负责人邀请老舍先生为仿膳饭庄题写匾额,老舍欣然命笔,用行楷体竖向书写了“仿膳”二字。题字后来就出现在漪澜堂大门门框的左右两块木隔板上。
老舍十分钟情北海,将它写进自己的多部小说里。如今自己的墨宝留在北海公园的名胜之中成为新景,自然是一件幸事,于是他隔三差五来仿膳吃饭。有时服务员不认识他,老舍便指着大门幽默地说,我就是给你们题字的老舍,然后找一处安静的角落点上几样招牌菜大快朵颐。除了自己享用,老舍还常带朋友和家人来仿膳吃饭。他最喜欢的菜品是这里的肉末烧饼和豌豆黄,经常打包带回家。游历海外多年的老舍,最得意的还是这份最纯粹的故乡味道。
“文革”中老舍受到迫害,北海公园闭门谢客,仿膳停业。不久仿膳大门上题匾的名款老舍二字也被人挖去,用木块补齐。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题匾的名款老舍二字才被恢复。不过这时的老舍两个字明显比仿膳小了许多,看起来非常不成比例。这是由于后补的名款已非原件,老舍家人很不容易才翻检出一幅尺寸相当的签名替代以成完璧。一转眼到了2016年,漪澜堂景区重新修复,计划再现乾隆时的历史风貌,仿膳饭庄迁回北海北岸原址,仿佛经过一番轮回又重归起点。
新店大门上的仿膳匾额改为横体,整体尺度做了微缩,使老舍的名款看起来与仿膳二字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丝毫不见斧凿痕迹了。今日的仿膳饭庄尽管没有漪澜堂门面气派但胜在精巧灵秀。据老舍之子舒乙先生说,(上世纪)50年代仿膳迁至漪澜堂之后,原漪澜堂食堂移到北岸仿膳旧址,改为大众食堂,也请老舍题过匾。不过这块匾额信息在其他文献记载中均未提及,只好暂且存而不论了。
万胜剧场
与新凤霞结缘
北京|老舍在北京三处题过匾,最出名的是仿膳,另一处与新凤霞有关
文章插图
北京|老舍在北京三处题过匾,最出名的是仿膳,另一处与新凤霞有关
文章插图
今日万胜剧场
老舍在北京的另一处题匾是在天桥的万胜剧场。
天桥地区曾是北京南城的著名文化商业地标,市井草根云集,五行八作齐聚,演出场所异常兴盛,数量最多的要数戏园子。过去人们娱乐活动有限,看戏是一项热门活动,于是逛天桥的乐趣之一就是看戏了。据统计,上世纪30年代中期,天桥的戏园最多时达28家,多演出京剧、评剧、河北梆子、哈哈腔和曲艺杂耍。这些园子里较为著名的有四五家,万盛轩就是其中之一。
万盛轩始建于1931年,由玉英山在小茶棚的基础上筹建而成,初创时条件简陋,但胜在地理位置优越,玉英山经营有方,使得万盛轩这个小园子脱颖而出。特别是后来有了花淑兰、曹芙蓉、杨星星、新凤霞和赵丽蓉这些评戏演员在此献艺,生意更是日渐红火。新凤霞的《刘巧儿》一剧就首演于此,在1949年前后颇为轰动。
老舍曾专门到天桥万盛轩看新凤霞的戏。幕间休息时,他来到后台和演员见面,老舍与新凤霞一见如故,如同久未谋面的老友一般谈天说地。当得知新凤霞不识字时,老舍板起面孔认真地告诫她一定要读书认字,还亲自买了笔和本子送给新凤霞,鼓励她学习文化知识。一来二去,两人结成无话不谈的忘年交。老舍成了新凤霞的戏迷,一有时间他就拉上赵树理等人一同到万盛轩给新凤霞捧场,新凤霞遇到生活和工作上的难题便向老舍这位师长频频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