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十年读汪——《如看草花:读汪曾祺》后记
毕 亮
本书中,最早的一篇文章,写于 2011 年。转眼,就是十年前的事了。十年间,一直在读汪曾祺。今后的十年,大概也还会继续读下去。
写那篇文章时,集中看汪曾祺作品才一两年。说是集中看,其实并未成系统,只是逮着什么就看什么。在旧书店,碰到汪曾祺的书,也是要买的。《汪曾祺自述》《草花集》等旧书就是如此买到的。
买的第一本汪曾祺的书是《汪曾祺自述》,看过两遍后开始看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文与画》。《汪曾祺:文与画》和其他几本汪曾祺作品集,都是北京的一个朋友寄来的。一堆书中,先看的是《汪曾祺:文与画》,字画都很好,文章当然更好,于是写下了《一弯流水和白云一片》。后来,因为几篇读汪的小文,认识了《汪曾祺:文与画》的责任编辑段春娟老师,并得赠她所编的纪念文集《你好,汪曾祺》。至此一发不可收。一发不可收的是读汪之路,边读边做一点笔记,有时有所感悟,便整理成文。
也是在《汪曾祺:文与画》中,看到了汪曾祺的两幅与伊犁有关的画,后来我又把他的《天山行色》找来看。这是一篇主要写我生活的伊犁的作品。至此,我感觉跟我爱读的作家之间,距离是如此之近。看汪曾祺的几本传记类书籍和年谱,对此行只字未提。我心想,这怎么能行呢,汪曾祺一生,除了国外,伊犁大概是他去得最远的地方了,应该要留下一笔。于是动手写下了《行色匆匆——汪曾祺的伊犁行》。也是因为这篇文章,结识了汪曾祺研究专家徐强老师。前两年,徐老师的《人间送小温——汪曾祺年谱》出版,我研读过几遍。
后来,看书就有了比较,发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全集》中所收录的《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一文,不应该像文后备注中说的那样是汪曾祺新疆行时在乌鲁木齐的讲座,于是找 1983 年的《新疆文学》杂志对照,发现果然不是同一篇文章,便写了一篇《汪曾祺的两篇同题文章》,经蒋楚婷老师之手,发表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因为几篇习作,又结识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刘伟老师,听说刘老师一直在参与编辑新版《汪曾祺全集》,所以就有了我不时的催问。直至前几日,看郭娟老师写的《我们怎么编〈汪曾祺全集〉》,才知新版《汪曾祺全集》编选、出版之艰辛。
在短文《书架上的汪曾祺》文末,我如此写道:“近一两年,有几个出版社都出了很不错的汪曾祺作品集,我都没买,是在等新版的《汪曾祺全集》。”终于等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汪曾祺全集》出版,岂料还没来得及出手,鲁迅文学院学习时的同学杨虎已经先行寄赠了一套。秀才人情书一套,值得一记。
阅读汪曾祺之初,是没想过会专门写一本书的。当时,只是看汪曾祺的作品,看写汪曾祺先生的作品,时有所感,时有所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因工作要求,需要在单位值夜班,还需要去驻村,一住六七天、十几天不等,于是汪曾祺的书、孙郁等人写的关于汪曾祺的书,就一垒垒放在车上,想看时,随时都能看到。车的后座成了流动的书架,专放和汪曾祺有关的作品。
其间,每有拙作写成,便发给“天下第一汪迷”苏北,请他指正。苏北老师是我的安徽老乡,所以也常厚着脸皮打扰、请教,他也不厌其烦,多有指导。同时,一些文章的写作,还得到了王干、金实秋、王国平等资深汪迷、研究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是应该特别予以说明和感谢的。
2019 年底,也是在驻村时。在住户家的晚上,独处一室,躺坐炕上,便将历年来记下的和汪曾祺先生有关的文字归拢至一处,没想到竟小有可观,便接着编为一册。待小册子编成,已经跨过了一年,试着将书稿发给浙江的夏春锦兄看看,他近年来在研究木心之外,操持读书民刊《梧桐影》的出版,并策划了颇有品位的“蠹鱼文丛”系列,形成了一道闪亮的阅读风景线。春锦兄看过书稿后,说可以将拙作作为“蠹鱼文丛”之一出版。于我,真是莫大的惊喜。
整理完书稿后,想着要是能请汪曾祺先生的大公子汪朗老师赐序就好了,可惜还无缘得识。于是,又厚颜打扰苏北老师,请他将拙稿转给汪朗老师看看。不想,没过几日,苏北老师就转来了汪老师的序。于我,这是更大的惊喜。
读汪之路上,遇到了许多美好的人和事。读汪之路,惊喜不断。
- 景德镇陶瓷学院|万鹏:产业变迁见证中国制造自强之路
- 陈贝儿|TVB主持人陈贝儿探访广州非遗,全新纪录片《传承之路》埋堆堆APP全网独播
- 丝绸之路|成博特展尽显丝路服饰文化之美
- 北京礼物|“冰墩墩”能否引领中国文创破圈之路?
- 阳陵博物院|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成博“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特展”上新精品文物
- 博物馆之路:从私人收藏到公共分享|读书 | 艺术家
- 基因组|东西问丨向仲怀:中国蚕桑业如何走上21世纪“新丝绸之路”?
- 奥运会|新冬奥·文艺范|这条“双奥之路”,写满中华体育的传承与超越
- 普查|文物守护者|李芳:从门外汉到行家里手,女馆长的芳华之路
- 龙之路|世界上真的有龙存在吗?山海经中有人以龙为食,到底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