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顾问李德, 1939年回苏联, 留在中国的儿子和妻子, 后来怎样了( 二 )


1935年12月 , 红军到达陕北后 , 她被分配到中共秘书处工作 。 不久 , 肖月华生下了一个男婴 , 李德给孩子取了个名字叫\"布肖德华\" , 由于这个名字过于拗口 , 他还有个小名叫\"宁宁\" 。
有了孩子 , 肖月华与李德的关系得到了缓和 , 一家三口生活得相当不错 。 看起来是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 。 然而 , 这种幸福和睦的家庭生活只持续了一年 。 遵义会议撤销了以李德为首的\"三人团\" , 李德的职位被降级 , 他的脾气变得越发暴躁 , 又开始对肖月华实施暴力 , 再也受不了打击的肖月华对于离婚的态度越来越坚决 , 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
最后 , 政府终于同意了他们离婚 , 肖月华成为儿子的赡养者 , 李德为她们提供生活费 。 肖月华后来到了长沙 , 在那工作多年 , 直到1983年去世 。
从李德的婚姻看长征李德与他的妻子和儿子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面 , 李德记载他在中国的经历的专著《中国纪事》里也没有出现过任何关于肖月华的信息 , 更别说他的儿子 。 在这场结局并不好看的婚姻里 , 李德的蛮横和无理必然是导致婚姻成为一场闹剧的主要原因 , 长征部队内部规定的不合理也是一大原因 。
长征是一次错误的指挥下的产物 , 它的到来也是当时的军队没有意料到的事 , 主席曾表明\"长征事前并无计划 , 没有让我参加长征的准备工作\" 。 我们不否认长征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 当把镜头聚焦到长征中发生的人和事时 , 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争议 。
李德作为第三国际的代表来到中国 , 领导干部虽然对李德的作风行为心生芥蒂 , 他还是受到了不同于一般部队干部的待遇 。 他的伙食比军队里的一般人要好 , 他的性需求也在组织的帮助下得到及时的满足 。 上世纪的革命当然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 但是对\"洋人\"的优待在现在仍然是一个肉眼可见的不公平现象 。
红军部队在两性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浓厚的清教徒色彩:干部战士未经正式批准不得结婚 。 干部和军官获准才能结婚 , 这并非轻易能得到批准的 。 对婚姻和恋爱严格管理的原因可能是出于保证军队的纯洁性和纪律性 。 然而我们需要看到的是 , 在铁的纪律下 , 有许多女红军的自由也被钳制了 。
肖月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在以革命任务为名的强制要求下 , 她被迫进入婚姻 , 与并不熟悉甚至存在隔阂的李德成婚 , 担起了柴米油盐 , 照顾对方的责任 , 却受到李德的欺辱 , 不选择忍辱负重的她多次向组织提出离婚申请 , 组织不仅无视她的请求还被安上个\"不识时务\"的污名 。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 , 肖月华在这场婚姻中是受害者 , 是牺牲者 , 婚姻不是革命任务 , 婚姻是自由的双方的契约生活 。
第二次婚姻1938年 , 李德认识了第二任妻子李丽莲 , 与第一任妻子不同的是 , 两人是自由恋爱并结婚的 。 她是来自上海的演员和歌手 , 面容姣好 , 气质优雅 , 嗓音动听 , 当时的报刊评论李丽莲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 1937年底来到延安 , 她的人生发生了变化 。 李丽莲在延安参加了许多文艺活动 , 是延安最活跃的文艺活动家之一 。
从此 , 她的名字在延安人人皆知 。 在一次文艺晚会上 , 李丽莲遇到了在延安教书的李德 , 李德和李丽莲开始往来 , 李德被李丽莲在舞会上的嗓音深深吸引 , 两人坠入爱河 。 1938年 , 得到组织批准后 , 两人成为夫妻 。
与中国离别
1939年仲夏 , 一个星期日的早晨 , 李德还未起床 , 突然他的房门被敲响 , 原来是一名委员会的通讯员 , 他递给了李德一张纸条 , 上面的大意是让李德立马前往莫斯科 。
李德在中国的六年来 , 没有接收过共产国际的任何消息 , 在这么突然的情况下被召回 , 李德的心里五味杂陈 。 他只好匆忙地穿好衣服 , 同妻子李丽莲告别 , 骑上自己矮马 , 向机场奔去 。 到了机场 , 李德发现有许多组织里的高级干部来送他 , 李丽莲在临走时希望自己也可以随李德去往莫斯科 , 然而因为签证的问题 , 他们只能在此分别 。